1 烟火气

黎若谷从来不知道这个城市里那么多的市井食肆,几十年如一日地出品和贩售着各式廉价美味。烧鸭汤粉,牛腩面,日式手卷,挂在橱窗里的烧味……他一路听赵宁静说着,羊肠般的小巷子里的上空,仿佛漂着令人垂涎三尺的香味。

这些小店都是漆字铁皮招牌,简易桌椅,手写菜单,却总是挤满了客人。

钟记曾经也是这样一家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店,如今却门可罗雀,老板已经将铺子租了出去。不久后,一家三十多年的老店又悄然消失在都市的尘埃里。

黎若谷坐在小桌旁,看到朴实的燃气炉上架起一口锅,清澈见底的汤里漂着一些枸杞和药材,锅边除了几盘进口的雪花牛以外,还有一大盘码得高高的海鲜,虾蟹鱼贝都有,挤挤匝匝,塞了又塞,比起大酒楼那些铺着厚冰,稀疏地像样品一般插在冰上的海鲜拼盘,这个小店份量多得让他担心老板会不会太亏本。

赵宁静端了盘青菜出来,就再没进后厨,锅中的汤开始翻滚,她端起那盘海鲜,筷子一拨,下去了三分之一。

紧接着店老板也出来了,精瘦的身板,目光精明,尖下巴高颧骨,一看就是顽固不好打交道的人。

这样的人如果不是手艺出色,一家店不可能开成老字号,也因为固执和坚持,他的店最终只能被那些擅长营销的店挤兑到无一席之地。

黎若谷对这样的人有些惺惺相惜。

来的车上,赵宁静说起过他,老伴过世,与儿子关系不睦,一直对赵宁静关照有加。

锅里汤再次翻滚时,赵宁静捞起锅里煮好的鱼鲜,分给三人。黎若谷不饿,却不知怎么也拾起筷起吃了起来。

赵宁静又烫了肉给他,“那么多人抗拒不了火锅和烧烤的诱惑,就是因为这种油烹烹的烟火气。”

“说了多少遍,火锅是有红油辣椒花椒的那种,我们这个叫打边炉。”钟伯一板一眼地说道,把一罐冰过的啤酒扣在黎若谷面前。

“我不喝酒。”黎若谷说。

钟伯目不斜视地在锅里打捞,板着脸不理会他。

黎若谷悻悻地勾起拉环,把酒倒进玻璃杯里。

“阿宁说你在大学工作?”钟伯问,大概是见他倒了酒,又有攀谈的意愿,“什么学校?”

“普林斯顿。”

黎若谷说完,这个从进门就没拿正眼看过他的老头,这时终于转过脸来,直视着他。黎若谷缩紧下巴,作出一副低调谦逊的样子。

钟伯看满意了才移开视线,“只要稳定就好。”

“稳定?”黎若谷困惑。

钟伯想了想,放下筷子,面向他说道:“我这样的老人家呢,思想是很古板的,比较看不惯一些事。比如那些野鸡大学,起个英语名字,好像很厉害一样,骗学生进去读,最后给人家发个文凭,连个工作都找不到。”

黎若谷望着这位正直的老人,附和道:“您说得太有道理了。”转过头去看赵宁静,见她把脸埋在碗里,只能从她耸动的双肩看出她在笑。

这有什么好笑的,他很茫然。

黎若谷决定也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我认为这些学生家长的想法也同样有问题,比如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话就去读个技校,学一门专长,没必要为了面子非要上个大学。”

钟伯拍拍他的肩,甚是欣慰,“既然你都明白,还是趁年轻考去政府部门,也一样稳定。”

“我为什么要考去政府部门?”黎若谷糊涂。

“没必要为了面子在那种野鸡大学里混,就为了当个老师说出去好听吗?”钟伯一口气说完,末了看向赵宁静,眼里流露出骄傲,“还好我们阿宁赚得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