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铭兰交代的任务,经太夫人那么一点拨,沈雁就不能不郑重了。
陆铭兰的意思是要卖她个顺水人情,顺便加固一下与韩家沈家的感情,在经历过这么多之后,沈雁还真不能清高的说自己不稀罕这些,陆铭兰有这样的想法不见得就是龌龊卑鄙的,她接受她的好意也不见得就成了同流合污。
赵隽心细如发,必定也会明白陆铭兰这么做是出于什么,换言之,他既然深爱及敬重结发妻子,在陆家人因为他而全部覆灭的情况下,他应该更支持她这么做,一个完全没有背景没有后台的皇后,她受到的皇帝的尊重越多,对她而言越是灾难。
于是如何选人。选什么样的人进宫便很关键。
朝中已有根基的多半会直接走赵隽那边的门路,而若从沈家本族中斟选的话,基于沈家家训,沈观裕多半不会肯,至于亲戚之中,一时也想不起来有没有合适的。但少不得得跟华氏她们通个气,这边再寻太夫人商量商量。先物色几个人选出来再说了。
不过。这事赵隽还不知情,倒也可以先悠着点。
三日很快就过去,六月初九这日。朝中五品以上文武大臣除了军务在身的之外,俱都于三更时分在天坛集合,新帝在这里祭祖完之后,回到乾清宫正式举行登基仪式。
沈雁在韩稷出门也开始整妆准备。五更时与太夫人一道乘品级大轿进入宫中。
这一日的天似乎比以往都亮得早些,因为四面八方赶往宫里的灯笼几乎把整个京师都照亮了。
再加上漫天的礼炮和宫里宫灯照出的霓虹。在宫墙下四处等待着最新消息的百姓们高举的火把,这一日的大周都城,被欢腾的气氛深深渲染。
新君加冕之后,紧跟着又宣读册后诏书。晋封太后为太皇太后,承庆帝为太上皇的诏书。然后又是诏告山河大地,社稷苍穹。而后又是提拔了一批臣子。魏国公等被赐建元八贤之后,韩稷被赐封太子少保。沈观裕入阁,沈宓调去礼部任侍郎,沈宣也入了都察院任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