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通过伪造书信、人证等方式来弄虚作假,“证明”楚云对朝廷不忠,有谋逆之心。
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坚决不希望看到楚云这个出身卑微并非世家子弟的人才在朝堂的地位继续水涨船高。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种重视出身的做法十分可笑,但对于当下的士人们来说,这是他们不可撼动的信念。
哪怕把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也改变不了他们因出身名门而根深蒂固
的优越感。
那些一经查证就知道是假的证据虽然很容易对付,但当类似这种数以百计的弹劾奏折上交到天子手上,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即使是曹操也不能一一印证那些证据是真是假,来触犯众怒。
荀彧正是看透这一点,为平息双方的争端,才等同做为和事佬一般,象征性地出面作为群臣们的代表。
对于荀彧的好意,以曹操的本事,当然看得一清二楚,只不过那些让曹操恨得牙根痒痒的汉室群臣欺人太甚,曹操心头的怒火无处发泄,这才将余怒迁到荀彧、荀攸的头上。
了解曹操脾气的荀彧见状,唯有亲自登门求助楚云,因为他相信楚云,楚云向来识大体,哪怕碰上这种情况,也会秉公劝阻曹操的意气之争。
“你小子倒是豁达,倒显得你叔父我小肚鸡肠了!”曹操白了楚云一眼,自嘲地笑道。
“不过是牺牲我区区一人的升迁机会,就能继续维系朝纲稳定,这笔买卖,叔父无需犹豫。”
楚云说出这番话来,倒也并非是他真那么生性豁达,淡泊名利。
而是楚云清楚,现在的官职爵位算不得什么,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只要曹操能在官渡之战一举战胜袁绍,这天下最强诸侯的位置就会易主,往后,曹操早晚自封魏公、魏王
,甚至说不准哪天一统天下,加冕为帝,届时,曹操封赏属下就会无所顾忌,又哪里会亏待楚云这位头号功臣?
相比之下,如今的曹操自己不过才是个司空,能封赏给楚云的官职有限,现在这些看似高贵的职位,又算得了什么?
楚云深谙“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所以才会在这个时候表现的这般淡定,无欲无求。
果然,楚云的话让曹操大受感动,他低声向楚云试探着问道:“云儿,那些家伙要的,可不止是阻止你升迁,他们还联名上表,要叔父我夺下你的兵权,该任你为文官。”
这也是曹操迟迟不愿妥协的最大原因。
根据情报,河北战事有变,易京一战,袁绍以地道攻势一举击败公孙瓒,如今的公孙瓒已是日暮西山,犹作困兽之斗罢了,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被袁绍彻底击败。
到那时,一统河北的袁绍就会以鲸吞之势,携数十万精兵猛将南下渡河,剑指中原。
也就是说,曹操猜到自己与袁本初这位昔日的同窗发小,必有一战。
而且,此战很可能是曹操起事以来,最为艰难的一战,此战,决定天下霸主的归属。
如此艰难而重要的战事,曹操自然需要楚云这位旷世雄才的帮助,又怎能听从那些腐儒的意见,让楚云继续担任军职为自己效力?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