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份简报呈送到了老朱的案头。
老朱,随便翻阅了一下,摇摇头微微的笑了一声,把简报随手扔到了左边的竹筐里。
然后拿出一份折子,老朱的眉头舒展的很开,可以看出他很高兴。
奏折很长,老朱看的很仔细,可以说是逐字逐句的阅读。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终于看完了。
揉了揉太阳穴,老朱靠在了椅子上长出了一口气。
折子是雨花书院递上来的,这是农学院的学生们汇总了全国的情况后,做的一个综合评估报告。
而且还有新式的图表对比,数据的对比,可以说这一份折子,依然把大明的农业状况摸的很透彻了。
农业乃立国之本,历朝历代都是重中之重。
这是在封建社会主要赋税的来源啊,怎么能够不做到了然于胸?
统治者尤其是对地亩田册的统计数字要掌握,这也是老朱让雨花书院不惜工本,不惜人力物力要调查统计的根本原因。
统计学,是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门类。
雨花书院的学生都是郑长生手把手教出来的,自从春耕后全国推广种植土豆,他们这些农学院的学生们就分配到各府县上岗。
他们所接触的就是最底层的人,所以传回的数据可以说是第一手最贴近真实的材料。
材料在雨花书院汇总后,上报给了老朱。
总体的情况是极好的,这一点老朱是深深的相信的。
因为皇家田庄里的产出他是心中有数的,皇家田庄的土地都是有专人精心打理的,产出很高,要比普通百姓家的农田高出一成左右。
根据这个推断的话,百姓家的亩产绝对在九百斤到一千斤上下。
就这么一个拳头大小的土豆蛋子,竟然解决了全国百姓的口粮问题。
这是亘古以来所有为君者都不成达到的一个新高度啊。
农民问题,尤其是农民的口粮问题,这是困扰着当政者的头等大事。
试问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谁能拍着胸口保证说,能种出亩产量上千斤的粮食?
老朱又打开折子,看了下数据图表,脸上现出满意的神色。
对是满意,而且是心满意足的那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