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在刚才的一瞬间,他的内心的狂热的火苗被点燃了。
能够把自己的救命恩人的况广义处置的毫不犹豫,而且这又当着自己的面为了自己的心头肉婉儿的事情,不惜得罪上天,这样的皇帝如果还不能归心,那自己的良心也说不过去的。
外面的文人学子大都是吕氏的门生故旧,就算是不是门生故旧,也多少跟他们吕家是有牵连的。
他们能够不远千里万里的赶来京师替自己站桩说话,鸣冤叫屈,这已经足以说明他们对自己是多么的信任和依赖。
他相信,只要自己的一句话,这些人都会下场参加科举,甚至连夜的写信回家邀请亲朋好友过来应考。
那么现在看来冷清的文华殿和八月的乡试这一个让皇帝忧心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俗话说投桃报李,正是这个道理。
人家皇帝都为了他,这么做了,自己怎么着也得回馈一下人家啊。
所以,他当即跪倒在地口称万岁,言明自己的心声,其态度诚恳的都要五体投地了。
这让老朱很满意,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老朱知道,如果吕伯益这个江南文人的领袖不归心,他在怎么着也是无济于事的。
可是就是这么戏剧的一面活生生的出现在他的面前了。
根据郑长生这个娃娃的分析,自己只要放了他的家人,处置了况广义这个贪官污吏之后,一定会让吕伯益对朝廷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假以时日好生的笼络安抚一番,不愁他不归心。
可是老朱实在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吕伯益就这么的归心了。
啊哈,他心里美的是朗格里格朗啊。
就郑长生这一篇声讨檄文,感动的吕氏女婉蓉,梨花带雨,泣不成声,继而有影响到其祖父的态度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看样子是彻底的归心了。
这一篇文章可以说是换来了整个江南文人集团的归心啊,谁说孩子无大能?那是他们没有遇到郑长生。
在老朱的心目中,郑长生的地位是蹭的一下子到了拔尖的地步了。
处世果断不惊,别看是个孩子,可是这一不小心都帮了自己好几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