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哪门子道理?

晚宴过后,太后留了皇帝喝茶,又对着皇帝说了一车端王的好话。

这个小儿子如今长大了也懂事了,既稳重又妥帖,很该帮着皇帝分忧,在朝中担任一些类似协理六部的重要的职位才是。

皇帝只坐在那里低头喝茶,并未接茬儿。

端王是太后的儿子又不是他的儿子,他又不是没有自己的儿子,兄弟再好也只不过是兄弟,哪里比得过亲儿子的血脉相承?

太后真是越发的胡来了。

皇帝原以为,太后不过就是一时糊涂,在自己这里碰了钉子后总能消停一些,却不想自打端王在京城住下后,宫中越发没了个安宁。

又过了几日,皇帝去太后宫中请安之时,承恩公夫人特地进宫来,跟太后和皇帝说了一件奇事。

前日鲁王六十岁寿宴上,太子和太子妃一同去王府给鲁王贺寿,回来的途中遇上了一个相士,说这位公子出生在大贵之家,家中排行第四,如今颇得家翁重用。

可这公子不是大贵之相,担不住这福气,妻子也只适合在内宅施展手脚,不能担任宗妇。

当时正好有承恩公府的奴才在场,回去禀告承恩公后,承恩公本着对朝廷未来负责的原则,请了那相士回家交谈,得知这相士在江湖当中是极有威望的,早先年一直在外头云游四海,这会儿才来到京中定居。

那相士还说,自己早就看透了那贵公子的身份,也知道说自己说这些话对自己不利,但为了大周的将来,他冒着生命危险,求承恩公冒死进言,太子无福,不堪为储君人选,为了祖宗基业,还是令则高明才好。

如今他夜观星象,见游龙已至京中,是比四皇子更适合为储君的所在,还望皇上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