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来就是个复查的机构,一旦过手了公主一案,开了先河,大理寺将会增添一项新职能,成为这个时代审判高官世家皇室宗亲的地方。
这无疑触犯了许多人的利益。
公主一案也因此成为了焦点,毕竟如今选官用人还是推举制,自家人推举自家人,累世公卿,寒门难有出头之日,因此能当官的大多都是世家大族,他们怎么会让这么一个能审判他们的机构出现。
朝中接连数日都在争议此事,更有人说出“宫女百姓杀了便杀了”这样的话来。
朝里热闹,楚言这边也热闹,那小部分知情人都觉得这是嬴国舅在为康夫人出头,纷纷上门拜访,送礼请客,就连皇后也单独叫了楚言进宫“聊天”,送了一大堆东西。
偏偏他们心思又多,觉得嬴国舅绕这么大一个弯子来给康夫人出气,就是不愿让别人知道他与康夫人的关系,因此谁都没有点明自己讨好楚言的正真念头,只想让康夫人高兴,好能吹吹枕头风,叫嬴国舅别再折腾了。
谁知没过几天,又出了件大事。
原来在挖尸的头一天,就有人在那三十多具尸骨里,发现了几具格外不同的。
那几具尸骨穿着昂贵的绫罗绸缎,绝不像是宫女或普通百姓,可惜尸骨无面,无法验证身份。
就在这时,本不相关的渊博司站了出来,说他们那里有个爱玩泥巴的,能根据头骨形状以泥塑面,再进行上色,还原尸骨原本的面貌。
大理寺要核实遇害者身份,就准了渊博司的介入。
开始的时候还没人注意到这个小小的插曲,直到渊博司还原了尸骨的原来面貌,才有大臣发现,那几具衣着华丽的尸骨,竟属于自家失踪多年的女眷。
其中有的是大臣的女儿或儿媳,有的是妹妹妻子,还有一位,是大将军袁奇的嫂嫂。
这位大将军年少成名,身世却格外凄惨,父母早亡,哥哥也死了,他是被他嫂嫂养大的,说是半母也不为过,可一次出征回来,他却发现自己嫂嫂失了踪影。他寻不到人,又误信下人们的推托之词,以为嫂嫂是有了心上人同人私奔了,他也有心成全嫂嫂,所以只是暗中找人,并不声张,却不想居然是遭了翎羽公主的毒手。
随后巡防营又在别苑下人房里搜到了他们埋尸前从被害者身上拿走的钗环玉佩,虽然只剩下几件,可依旧能用来证实那些尸骨的身份。
一时间,整个朝堂都闹翻了锅。
自家女眷被杀,谁人不会愤怒,先前的置身事外万般阻挠不过是刀子没砍在自己身上,不知道疼罢了,真的一刀砍下来,他们这些从来高高在上的人反而没有老百姓那样能忍。
且能让翎羽公主嫉妒到真下杀手的女子基本都闻名在外,比如袁奇大将军的嫂嫂,本身便是才女,又因丈夫死后一人撑起门户教养小叔而受人称赞敬佩。
因此莫说那些疯了一样要翎羽公主不得好死的大臣,就连都城内掌握着舆论风向的文士也对翎羽公主口诛笔伐。
那些还想要阻止大理寺提审翎羽公主的世家大臣彻底熄了声。
最终翎羽公主被判窒刑。
也就是关进棺材里,下土活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