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福了一福,耐心答道:“本来讲究是该用鱼翅,但是小满想到这是初次宴请潭州的各家贵妇,初来乍到,不知对面是敌是友,若是处处摆阔,难免会有有心人留作把柄。再者我听闻知州大人是当年高中的举子,读书人品性高洁,潭州城又是名动天下的尊师重教,知州大人清雅高洁,反倒投了他们的脾气。”
宋夫人这才恍然大悟:“多亏你这个丫头机灵,不然我可是害了我家大人,他处处叮嘱我低调,我却差点出了岔子。”
经过这次试菜,宋夫人对小满更是推崇,日常也时常差了丫鬟送东送西,小满越发谨慎,每日里只是待在厨房试菜,并不多走动,直到宴席这天。
牡丹宴这天早早就开始收拾,庭院里到处有人清扫,摆上牡丹花,小满也早早起身,带了娘和白露去了厨房开始做菜,因着这几天脑子里都在预演,所以实际操作起来十分顺畅,等到盘子都端上去以后,娘三个已经累得腰酸背痛,小满却急忙洗手洗脸,她猜得这些点心难得,待会必有人来传唤。果然一会儿功夫,宋夫人身边的大丫鬟就过来叫小满上堂去讲话,小满跟着走到堂前去。
只见庭院里十几盆牡丹错落有致,各自绽放,花瓣娇娇颤颤,在春风里盛开的无忧无虑,衬得春光也明媚不少。花前摆着一桌宴席,宋夫人坐着主位,见着小满眉开眼笑,扭头向身边各位夫人道:“这是我访来的一位厨娘,做饭极是讲究新意,有些糕点我却是连名字都没有听过,她却能做的出来。”,又对小满说:“几位太太想问问你这几个点心是如何做出来的?”又有穿着石青色缂丝罗裙的一位富态太太模样的中年妇人凑趣道:“宋夫人这个厨娘饭人长得漂亮,饭也是做得好,州府里的那些个百年老字号的糕点我也是吃过的,就是没有小娘子做的这糕点这种清爽爽的味道。”
小满心中腹谤,这可是缺衣少穿的古时候好嘛,老字号的糕点多半都是高油高糖的,主要是迎合肚子里没什么油水的老百姓,反倒是你这种富贵阶层锦衣玉食,吃油腻的吃多了,这才觉得我做得点心别有风味啊。
想是这么想,话却不能这么说,小满堆笑道:“这位夫人也是个雅致的主儿,我这青瓜玉兰马蹄糕,取的是青瓜和玉兰的香气,再加上马蹄轻微的天然甜度,自然吃起来也是口味清爽。”
又一位娇气的小姐问道:“厨子,你这栀子花是怎么悬空的?”
宋夫人暗暗皱了皱眉,每个厨子都有自家制胜的秘诀,这是人家吃饭的秘密,都是秘而不宣的,这样当众问出来,以势压人,让小满不得不说出来。
小满看见了宋夫人为难的样子,也看见发问的小姐,穿金戴银,手上带的几个金镯子叮叮当当的响,想必这是哪家暴富人家,不知规矩也是有的。
于是微微一笑,装作为难的样子,然后才道:“这是小人吃饭的手艺,本是要保密的,但小姐富贵出身,告诉您也没有什么的,栀子花是是用针悬空,要说穿了也不算什么,难得的正当时令,早开的栀子花采集过来,吃个雅致。”又有识趣的夫人立马捧场道:“啧啧这费了多少心思啊。”
宋夫人出了一口气,心中极为过意不去,急忙道:“你这忙到现在也没吃什么饭,赶紧下去吃饭去吧。”
小满道了个万福,走出了花厅。当日账房叫小满过去结钱,除了应有的半贯酬金外,又赏了一贯钱。身边的大丫鬟水仙悄悄对小满说:“方才那个小姐姓牛,是宫中牛公公的侄女,朝中新贵,夫人也是得罪不起,让你受委屈了。夫人特意嘱咐我给你多给点酬金,辛苦你了。”,小满心中明白这是宋夫人谢她当众说出点心方子的钱,也不推辞,就收下了,一家人告辞往家去。
回家的路上跟了回县城的官差后面,因此十分平顺,路过来程歇脚的那片草地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小满鬼使神差的掀起了马车窗帘子,她也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回忆起那个脸庞黑黑的小哥,不由傻乐一下,看样子是个低级的小军官,应是个小校,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缘再见。
回到家中的时候已是傍晚,双溪村里家家烟囱里冒出炊烟,主妇们招呼着鸡鸭回笼,路过自家门口,听见立冬软糯的声音:“奶奶知道啦,您都让我去村口看过四五次了,说不定今天不来了。”
小满几个人相视一笑,走进了院里。吃完饭,小满聚集家里人开了个会议,她在饭桌上摊开一串串钱币,这是她从穿越过来积攒下来的所有钱了,总共有四贯钱,她环顾一下家人,跟他们说:“此次去潭州,咱们路过了沅江码头,那里看来往客商甚多,我想在那里支个面摊定能生意兴隆。”,家中人很是惊讶,陈老太急忙站起来;“嚯吆,怎么还有这些个想法,家里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依我看钱全部给我保管,我积攒起来以后立冬念书用。”但小满斩钉截铁的接着说:“别人若不去我不管,反正我这是我自己挣来的钱,明日我们就去镇上买些锅碗瓢盆和调料,然后借了隔壁石头叔的牛车赶过去,我自己是必定要去潭州的沅江码头支个摊子。”
第9章 张罗小摊:雪菜鲫鱼煨面
第二天小满就开始行动,去镇上采购了一些物品。归家后就在家里翻箱倒柜找东西,看能不能有用得上的物件,她将家里老宅里的一张竹桌子擦拭干净,图的是个分量轻好搬运,老太太这次竟是颇为少有的不跟她抬杠,赞同的点头说:“竹木桌子好!便宜,就算丢了也不心疼。”
她又去碗柜里翻了翻,找出几个缺角的破碗,给了小满:“喏,这个,可以给你的摊子当面碗了。”
小满摇摇头,面摊虽小,却也要物品整洁干净。哪怕东西老旧,却不能失去基本的美感,这是她穿越此地后,面对这样窘迫的人生,唯一还仅存的过去生活的印记了,她不想失去这些。
陈嫂子心疼女儿,村里的女人们结伴去山里的时候她也跟去了几次,捡了些笋和木耳等干货,等村里有货郎来的时候,拿去给换了十个粗粝的陶碗,陈老太不依,又带着陈嫂子去找了货郎,拿着自己的私房钱帮小满又买了十个碗,却又哭天喊地的让小贩给多加了两个。回家得意洋洋的炫耀:“哝,我拖着你娘,可是大大的占了便宜回来。”
小满忙扯她,“奶奶,以后立冬还是要读书入仕的,你可得给他个好名声啊。”
陈老太想想又慌了:“那面摊也别开了,影响立冬的前程。”
小满忍住不耐烦,耐心劝导她:“不开面摊我们吃什么。汉朝的大儒匡衡,少时贫寒,也是四处给别人帮工才能维持生计,也不影响他后来当丞相。”
陈老太听得既然有丞相这么大的官也曾经帮过工,不影响孙子今后的前程,就放心了,却也忘了追究小满是何时懂了这么多,竟然还知道前朝的大儒。
小满这些天一直在寻思,自己的面摊主打面食,为的是沅江码头地处三省交界处,又靠着嘉陵江和沅江的交汇处,江中常年停泊大大小小各种渔船、商船、码头上摆满了各种小摊贩,汇聚东南西北往来的客商,前来贸易人来人往,但吃面的顾客,仍是以水手、搬运工这些为主力,要真是富贵的船主、商人之流直接去潭州城里的酒肆青楼,自然有的是高档的销金去处。所以面摊的面食定价必定得便宜。
至于面条的浇头,由于靠近沅江和嘉陵江,鱼很是便宜,更何况小鲫鱼多刺,大酒楼嫌弃不要,就算是贵人们想起来吃河鲜了,也是挑大的买,所以原料便宜多得。
小满去沅江码头了一趟,租定了面摊的位置,至于开门的日子,老太太却寻了村上的教书先生,特地帮忙找了个历书上的好日子。小满虽不信这个,但也依了她一回。一切妥当,就等着开门了。
待到出摊的前一天,小满拿提前买好的小鲫鱼熬成一锅鱼塘,做汤头时过滤去细小鱼刺,加上了胡椒粉和一些香料,小火慢熬了一夜。雪菜是提前在家中腌好,雪菜肉丝的浇头也连夜炒好,比之前做的有了改良,因为是出去卖钱的,所以加了花椒去除肉中腥味,陈老太边看小满加花椒边念佛:“作孽啊,花椒不要钱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