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大明要亡 吃吃汤圆呀 1552 字 2024-03-15

第135章 熹贵妃的成长

织娘不足。

长沙府作为盛产桑麻之地, 原材料是不缺的。何况纺织厂自己建立了收购部门,等到四野乡民供奉蚕娘娘之时,就划上大船, 挨家挨户去收购蚕丝, 让那些中间渔利的蚕丝贩子彻底无钱可赚, 这也是皇上早就给他们支的招:所原话是古里古怪的一句:“不让中间商赚取差价”。

工具也不缺, 哥哥早就选取了平整开阔的土地建了宽敞的厂房,一船一船的钢铁织机顺着京杭大运河到了长江, 运进了长沙府。

可是下一个问题就很难解决了:工人。

刚开始招进来的是男工人,随着厂房的扩大渐渐出现了弊端,男工手笨而粗重,多次在纺纱环节出现了纰漏。

牛三小姐不得不思索对策,聪慧如她没多费力就想到了解决方法:像京城一样招收女工。

京城多的是运来的难民流民, 他们多只求温饱,因而踊跃求工作, 加之皇上一系列新型举措让人们很快就接受了女工,但是湖广之地贴了告示,却无人来应聘。

奇怪呀?要说民风尚且保守导致没有人能接受这种抛头露面的方式的话,那么明明有一些大的绣坊会请来大量的绣娘, 大街上也常有穷人家的女子往来行走, 这又是为何?

牛三小姐不信这个邪,但倔强的她没有借助自己的哥哥,而是自己换了便服去街头巷尾去拉家常套取原因。半天她就得到原因:原来有人传出去她那纺织厂是男女同工,因而女人们都不上门做工。

她哭笑不得, 本来想求助皇上和皇后, 但是想一想,自己当初在宫里飞扬跋扈什么都不怕, 这会子这点小事怎么会怕?!

于是她另行在长沙知府府衙附近建了间厂房,又搬运来机器。又让嫂嫂集齐了长沙府有头有脸的夫人小姐,说是要办个赏丝宴。

这下可在长沙府上各家引起了轰动。

要说起来她的地位算是长沙府夫人圈子里较高的,可惜她寻常太忙,那些官宦世家的聚会她是能推就推的。

宫中的皇后娘娘还时不时给她封赏,人人都啧啧称奇,谁不知道妻妾间有矛盾,偏偏这皇后还惦记着贵妃的妹妹。也见得那逝去的贵妃为人体贴周到,让皇后都念念不忘。

虽然少不了抛头露面离经叛道,但是听说这是皇上亲自下旨封的差事,又因着她是知府妹妹,也没人敢站出来指责她,而且皇后娘娘这般抬举牛三小姐,更不要提她有个首辅爹、有个皇上破格擢升现正管着湖广的哥哥,谁家娶了这牛三小姐,不得乐开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