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这道政令一出,乡绅们极为抗拒,朱烟寒也收到不少奏章,上奏的大臣们倒挺聪明,不讲此举限制了乡绅权利,而讲收归私兵将会抑制地方保卫能力,无法抵御山匪,县令下达政务有时还需乡绅协助,若无私兵,只怕政令不畅云云,朱烟寒倒是撑得住,只在朝堂上挑了两个喊得最凶的大臣出列,问他们:“君欲行李唐、赵宋之事乎?”,又扭头许诺:“县令治县可得公安部护卫,若有乡绅私兵反倒会阻碍。”
这个问题问的好,大臣们都不敢说话。
李唐、赵宋那是怎么起的家?开始可都是坐拥私兵,趁着天下一乱,便揭竿而起,顺风打劫,最后占据天下。
皇上的意思是问你是不是想造反?谁敢触这个霉头?君权虽然式微,可是哪个大臣敢扬着脖子在朝堂上承认自己有贰臣之心?甚至为了摆脱这个造反的嫌疑,还要速速将私兵清理的干干净净。
朱烟寒看着下面的大臣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心情甚好。
封建社会就是对皇帝友好啊!骂不过了还可以给他扣帽子。莫不是要造反?一顶“造反”的大锅扣下来,谁不是慌不迭的甩锅?
说起来还得感谢开国祖爷爷,要是在唐朝,他可不敢这么撅大臣,李唐虽然占了天下,但说到底还是关陇贵族的议会制,独孤家、李家、王家,谁家的兵力和权力都不相上下,是诸多关陇贵族集体推举了李家坐上天下,可看着不爽了,倒也随时能把你拉下来,是以唐朝的时候皇上和大臣议事,帝和臣可都是坐着的,大家平等。所以有第二代皇帝上位后广开科举之门收罗天下学子,有武则天大力铲除独孤、王家,唐朝的史书没少骂武则天凶残,但她此举何尝不是李治授意下的铲除权贵集中皇权?要说李家天下要坐稳,离不开武则天被历史学家诟病的“杀忠臣”。至于清朝也是如此,入主中原之时八旗还是相对而言平等的,几位旗主有议政大臣会议,可过了两代,对不起,你们都是皇上的主子。当然大明的那位祖师爷爷强,全靠自己,单枪匹马杀出一片天下,大臣们都被他当做自家随从,自然大明的臣子地位就没有那么高,说杀哪个大臣就杀哪个大臣,虽然大明衰落之后臣子们的贰心渐渐抬头了,但总算还是余威犹在,没人敢造反。
下了朝朱烟寒便去了太庙,给那位和尚出身的开国祖师爷上了一炷香,暗暗感谢这位祖皇帝。
至于剩下的日程安排,便是在军营里给骆其堃饯行了。
军营里如今扩张了不少,士兵们见到朱烟寒都分外热情,大明儿郎到底还有几份血性,见皇上励精图治,哪个不是心向往之,私崇拜之?是以朱烟寒走进军营,便有不少人行军礼致意,个个口呼:“校长好!”
骆其堃跟在后面,见着士兵们的表现,心里杂味五成,只觉自己曾经所作所为何其幼稚,大明成长了,皇上成长了,他却还拿那一套魑魅魍魉来障眼。
朱烟寒没有注意到他的情绪,还兴冲冲跟他讲解:“朕在军营里有个小楼做住处,楼后有片空地正好BBQ。”
等走到小楼后面,早有专门的勤务兵过来帮忙支铁架,朱烟寒指着那架子又说:“这铁架是民用钢铁厂所制,如今已经在京城的权贵人家里传用开了,这一个烤架卖一百两白银,可真是赚得盆满钵满。”
骆其堃:……
朱烟寒没有等到回应,回头看他呆呆愣愣的样子,了解的一笑:“你可是在发愁乡兵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