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要朱烟寒自己出钱供养他们,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听指挥、效率高。没多久他们便带回来了调研结果。
朱烟寒特意给他们下了任务:共多少户农家?每户农家用木制农具的有多少户?、用铁制的多少家?用铁制农具的又是为何?用木制的为何?每村有几个铁匠?如此这般事无巨细。
说来他们的适应能力也极为强大,从传统的官僚制度到这种新式的组织形式,从惯常的歌功颂德辞藻华丽的文章到如今实事求是的算数,他们很快便适用了,还快速便捷的呈现上了统计结果。
朱烟寒:果然不能小瞧古人。
调研结果跟朱烟寒猜的差不多:大多用木头所制,越靠近京城的农户用铁越多。这个原因倒是显而易见,京城富庶,此时的铁矿石开采和冶炼都不容易,因而铁器的使用率不是很高,京城附近基本一个村庄有个铁匠,但京城以外多是几个村庄才能有一个铁匠。
农用的厂就制造这些铁制农具。
但朱烟寒不想白给:凭什么呢?我花钱给你们造铁,你们生产出来的粮食却老老实实进贡给不被我控制的财政?
朱烟寒本来想借口皇后生辰,他要赏赐皇后几个封地。然后将这几个封地的赋税都收归皇后不就成了吗?
朱烟寒一拍脑袋:皇后的不就是我的吗?我真是机智!
但是真的招了几个臣子试探着问了几下就他就死心了,这种给皇后加封封地的方法本朝真的没有先例,刚提出了苗头便被臣子们堵回来了。
唉,政令不出紫禁城啊。朱烟寒对着上苍长叹:狗作者!主角光环为何时灵时不灵?
自然是无解,朱烟寒便召集了穿越协会众人商议,总算想出了个主意:德政。
皇上要推行德政是挺常见的一种治国手段,比如哪位皇帝的生辰、或者太后做寿、或是新皇登基,这时候皇家为了普天同庆,皇帝都会站出来推行施恩:或大赦天下、或减免赋税。让天下人也感受下皇恩浩荡。
于是朱烟寒便将京郊、直隶三年的赋税免除了。
消息出去,全民欢欣鼓舞。
朱烟寒:……接下来我还要收税的。你们这样我很难下台啊。
他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让钢厂生产出来钢锹、钢锄、钢叉等农具,于是农具厂里,一件件轧片、制锹、镐锄、犁铧生产出来。
朱烟寒又命令农业部的人去免税的地方推广农具,却不是无偿,这农具用租的方式提供给农户,租赁期间五年,每年农户要用秋天收成的两成去当租金交给农业部的官员,等到第五年,便可直接拿走农具。
这种新颖的模式一推出就受到农户们的欢迎,有经验的老农都知道铁具可比木头农具要好用的多,同样的一个劳力,有了铁器便可多耕一亩的地,何况这三年都没有赋税,正好买这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