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大明要亡 吃吃汤圆呀 1588 字 2024-03-15

知县擢升为知府?

这个擢升速度堪称一步登天了。消息即出,朝堂轰动。谁不是经年苦读一步步擢升?居然有人能一步登天?

牛力这个人吧,朝堂上的一些元老极为熟悉,不是个读书的料子,被牛首辅大棒在后面打着,才勉强中了举人,之后便入了仕。在大明若是中举便做官,就再也无法进入内阁,要想入阁拜相,便要一举读到进士才可。

牛力当初急急忙忙便去做官,想必也是牛首辅知道自己的儿子不是那块读书的料。

后来牛家倒了,还没等仇人记恨牛力,吏部尚书赵南星先一举发招,将其贬往一个贫瘠穷县做个县丞,这下倒省的那些人动手。

考核的时候得了个良,原来的知县又老死了,自然而然报了吏部,提了他做知县。

谁知道他居然有那个运气被皇上记起来,升为了知府?也不用做同知、知州、通判?先是朝堂上老一套的哭天抢地。

现在朱烟寒倒是很懂那一套了,无他,把这种哭天抢地当做民俗表演,倒别有一番观光客的风情,他甚至还叫陈美人躲在皇后和懿安垂帘听政的帘子背后,扮做宫女,直播了这一场别开生面的古代大臣秀,帮陈美人吸粉无数。

等闹腾完,朱烟寒说出自己的理由:“此人勤勉,积极推行新事物,诸位可去查,他上任以后江阴县的新生儿死亡率下降了四成,粮食出产率上升了五成……”

下面的大臣听得目瞪口呆。

历来称赞一个官员优秀,便有无数溢美之词,可是像皇上这般具体细化到每一项事务,实在是闻所未闻,可是具体听起来,倒……挺有道理的。

这也是朱烟寒的目的,将KPI考核的概念引入大明官场,让官员们当官更加注重这些指标。至于片面注重指标的负面效应,等过两年再想对策。

于是大臣们便看着另一道圣旨传出了京城。

以后当官,能否考核成功,还要看一系列数目汇总。每一年对比,若是降了便不能升职。

牛力的任命自然无可阻挠了,外面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他是靠着皇帝对牛首辅的怜悯,有人说是他妹妹熙贵妃在皇上跟前吹了枕头风。好在江油府穷山恶水,又是有名的地动、走山之处,等眼红之后,更多的人恢复了冷静:“那等穷乡僻壤多是流放罪臣,牛力便是去了那里,也不见得有命回来。”,便不再嫉恨。

可是说到升官,自然就有人想重复他的路子,有人细究原因,居然是因为皇上在朝堂上当众称赞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再细琢磨,他第一批推行了皇上设置的“防疫卫生”措施,又第一批开种玉米土豆。

倒是很懂拍皇上的马屁。打听到的人酸溜溜的说。

酸溜溜归酸溜溜,当他们得到消息之后,便开始大肆在自己管辖的区域内开展“学习新事物”的狂潮,朱烟寒擢升了一个人当靶子,却没想到歪打正着促进了一场革新,也无形中减少了很多守旧的阻力。

朱烟寒:……意外之喜,承让承让,天命吃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