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慧闻言眼睛一亮,“我听雁子说你是开服装厂的,还能设计非常好看的衣服。你今天有空吗?我想约你做一次专题访谈。”

她在-文-化-部-门上班,他们部门每个月都要向人民日报提jiāo至少一篇新闻稿件。

江夏自然没有不同意的,跟雪雁的妈妈聊天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她是这个时代少有的一批思想前卫的管理者,她乐于接受新的事物,也对不同文化和不同理念拥有包容和共存的观点。

说是访谈,其实并没有那么正式。

杨晓慧拿了一个工作专用的笔记本在手里,她知道江夏是私营业主,想多了解一些地方私营经济的发展现状,遇到的阻碍和想要得到的支持。

跟江夏聊得越多,杨晓慧眼底的惊叹越多。

当她知道盛夏服装厂从一个几人组成的家庭作坊,发展到现在雇佣员工超过一百名的小企业,杨晓慧佩服地在笔记本上写下相关的信息。国家现在需要这样的正能量的消息,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如果大家不自力更生,而是都眼巴巴地望着国家,那是多么悲凉的事情。

“如果你同意的话,我会把我们今天的访谈写成一篇稿件。能不能够发表我不敢保证,但是我希望把你们私营业主的心声传递出来。你们是需要政策支持和认可的重要经济力量。”

江夏婉拒了杨晓慧留她吃饭的邀请,上一次在全聚德遇到梁家大哥的事情江夏还记得。

她不需要攀附谁,今天更雪雁妈妈的聊天只是一场朋友之间的对话。

上门之前,她甚至连杨晓慧是做什么工作的都不知道。

回军校,路过校门口门卫室的时候,值勤门卫叫住了她。

“江夏同志,刚刚有一位叫做周海笙的同志打电话过来找你。他给你留了一个电话号码,让你给他打过去。”江夏来军校很多次,加上出色的容貌,门卫认识她倒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