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许是从王太医那知道了两家的渊源,知道王太医的存在瞒不住这几个从大老爷和邢霜这几个从京城过来的人,索性亲自给大老爷和邢霜解释了一下。邢霜这才知道当今皇上居然为了林如海的事情亲派了太医和助手过来。好在那小还丹自己早给了林如海用下,不然,要是现在太医诊断了之后,邢霜还真不一定敢把东西拿出来。
只是,见到了王太医邢霜自然也就知道了林如海真实的身体状况。就说那天有什么不对,邢霜却一直没弄明白,原来是林如海跟那游方郎中串通起来演了场戏骗黛玉,连着自己和大老爷都被骗了。一时邢霜也不知道该感叹林如海的一番爱女之心还是该遗憾自己终究是没能救下林如海?
林如海却全然不知道邢霜这些心思。对现在的他来说,能够多活两三年已然是上苍的恩赐了。也不该说上苍,应该说是感谢邢霜。邢霜以为自己捂得很严实,却忘了这是林家,她想要隐瞒的对象是林妹妹那为官多年的探花爹,哪怕没有亲眼看见,林如海只推测一番也大概猜的到。总归人家是表善意的,又不想叫人知道,故而,林如海也只作不知罢了。
对于额外多出来的日子,林如海显得格外珍惜。前些日子,他一直在教导黛玉,这两日府上来了人,便略微歇了几日。只黛玉歇着他却没歇着,他在教导黛玉读书的过程中起了个心思,这几日便在认真思索它的可行性。综合了多种思量,如今,林如海已经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左右人生短暂,还剩两三年的时间,想做的便做吧!
因而,这几日原本不出屋子的林如海也一反常态,时常流连于林家的藏书阁。而后,没几天林如海就指点林诚带人将其中大部分书整理出来。先是搬出去晒,光光是晒书就用了好几日,可见林家藏书之丰。而后又安排人妥善装箱安置。甚至于连这个年也没好好过,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也不耽搁整理书籍。在林如海的心里眼里,黛玉排第一的话,那这些书的位置铁定就是排在第二位了。饭可以不吃,书却不可以不要。
到了年初三,书籍就算整理的差不多了。林如海就在扬州四大书院正中的位置修了一座藏书搂。那儿原先是有人打算也建一座书院,刚好地处四大书院中间,颇有众星捧月之感。不过书院建好了却没开起来,因着旁边四家书院的联合打压终究被排挤出去了,扬州第五大书院的计划还没开始便夭折了,这地方才辗转落到了林如海手里。如今,不过是在原先的基础上略微修建一二,也便好了。
然后,藏书楼还没修好,邢霜和大老爷就提出了告辞。两人在林家待了已经有段日子了,还顺带着过了个年。这几日,天气已经在渐渐转暖了,几人也不用像来扬州时候那么着急赶路了,便打算乘马车往金陵去了。反正再留下来已经没有意义了。能做的都做了,再多的自己也无能为力了。邢霜自然就打算和大老爷一起继续往金陵去了。
当然,贾琏是不跟着一起的。贾琏送往京城的信已经有了回音。贾母回信中说了,贾琏要是回去就必须得原模原样地把黛玉给带回去。言外之意便是若黛玉不回去,那么他也可以不用回去了。现在,林如海并没有对外宣布身体已经“康健”,那么,黛玉铁定是不会走的。黛玉不走,那么贾琏也只能在扬州陪着黛玉了。
只是,等大老爷和邢霜带着珞哥儿、邢忠夫妇和跟着一众下人收拾好东西以后,两人的辞别却叫林如海给否了。
邢霜和大老爷:……
显然,两人也不是很懂林如海为什么不叫他们走?
林如海之前一心扑在林家的藏书上,就把邢霜和大老爷来做客这事儿忘了。等他两要走的时候,林如海才想起来,还有事情没解决呢,怎么就能现在走呢?
不是,林家有什么事情是需要自己出面的?邢霜就不是很懂。问了半天,才从林如海口中得知是叫自己帮忙看看他给黛玉挑的对象。睿智自信如林如海碰上了女儿的婚事也显得很是焦虑、忧心。
邢霜:这个可以有!
第八十三章
当初黛玉还在荣国府的时候, 林如海给黛玉的信中就稍有提及这事。不过, 那时邢霜的关注点都在林如海身上, 想着叫林如海撑过去,就将这事给忘了。黛玉许是记得, 只她一个姑娘家,哪里好意思特地跟邢霜提起?这才这么给忽略过去了。
那么,林如海给黛玉相中的究竟是谁家的公子呢?却是林如海昔年同窗旧友家的嫡幼子,名唤沈严, 年长黛玉两岁。林如海相中沈严却是有好几个考量。
其一,沈家是真正的书香门第、清贵人家, 向来以家风清明立世。这样的人家, 不论是真正自身人品贵重还是碍于外界的言语, 都格外地爱惜羽毛,断断做不出贪墨女眷嫁妆、或者欺负孤女的事情来。
其二, 沈家是个大家族, 人丁兴旺, 相互扶持,仕途发展极好。不说隔房的堂兄弟们, 单只沈家三房之中,沈严的长兄早几年便已进士及第,前程远大。有个优秀的嫡长子在,倒是也不指着沈严支撑家族、光耀门楣。这么一来,沈严身上便是没什么压力的,做他的媳妇自然也轻松地多。
讲真, 若不是林如海跟沈严之父沈鼎是同窗旧交,黛玉还真不一定能嫁入沈家。毕竟,沈家只一条“三十无子方可纳妾”的规矩,就叫多少疼闺女的人家心动不已,早早就盯着沈家还未成家的公子。沈家这条家规也是林如海主最看中的一点儿了。男人难免都有这样的想法,不管自己如何,总归是希望自己女儿得到别人的善待。刚好沈鼎又是自己的同窗好友,哪怕看在自己的份上,若是黛玉哪里做的不好他也能对黛玉宽容两分。
其三,也是沈严本身足够优秀。小小年纪谈吐便已不俗。三年前,沈家三房也就是沈鼎带着妻儿去宿州赴任的时候,林如海头一次见到沈严,当时就觉得此子举止大方、风度翩翩,不免起了考较的心思。随口问了几句,不妨沈严小小年纪倒是个勤奋好学的,竟是能够对答如流。林如海心里对这个少年就很是喜爱,不住地跟好友夸赞他,只心里难免有些遗憾。若他林如海也有个儿子,必然也会好生教养栽培他,定不会输了沈严!
心里有遗憾嘛,林如海就把沈严这个少年记在了心上。后来,知道了宝玉行为的不妥,贾府对黛玉的不善,林如海自然就打消了将黛玉嫁到荣国府的念头。然后,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了沈严,当即就给好友去了书信,私聊了两家可结为儿女亲家的想法。
也是多亏了沈鼎爱炫耀的性子,这两年林如海常收到宿州那边的来信,自然也知道了沈严少年得志,早早地就考上了廪生,在宿州当地颇有一些名气。再过几年积累一番、沉淀一番,前途也是一片光明。这才叫林如海惦记上了!
刚好,沈鼎三年宿州知府任期已满,这会儿正带着妻儿家小一家回京述职去。林如海便修书一封给了好友,请好友回京途中路过扬州的时候停下来歇歇脚、互相见见。其实彼此都心里有数,就是两家儿女相看一番的意思。
既然是有相看的意思,沈鼎一家到了扬州便不好风尘仆仆地登门了。沈鼎便叫人在扬州置办了一处宅子,略微安顿了些日子,只等过几日准备好了再登门。
却说林如海年前年后两次拦着大老爷和邢霜两人不叫走,便是心中早有思量。黛玉生母已经过世,自己又没续娶,府里头仅有的几个女眷不过是姨娘,上不得台面,正经出面待客是万万行不通的。只自己是必要请沈家上门一趟的。总不能跟人家沈鼎说“只要你们父子两上门就行千万别把你夫人带来”这样的话吧?
若是邢霜不在,林如海可能会找交好的同僚家的夫人上门帮着操持一天。这不是刚好邢霜来了扬州嘛,那比较起来显然是邢霜更为合适一些,林如海自然还是想要邢霜帮着接待沈家夫人了。自己最多只能好好考察一番沈严的为人,黛玉若是真的许给了沈严,以后常打交道的人可还有一个沈母。把沈母一道请来,也可以叫邢霜帮忙看看人家的为人,是否好相处?
不得不说,贾敏这个做母亲的去世了,林如海为黛玉操的心那可真是海了去了。如今,八字还没一撇,林如海就连婆媳关系都操心上了。也是叫人哭笑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