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昼锦和霍凌绝花了一晚上看完,然后沈昼锦就跟他道:“舅舅,不如我请几个人来帮忙抄一抄,然后你的原稿就寄进宫,其它的就寄到各处文会,以后都照此办理,雍州的就寄到雍州,晋州的就寄到晋州……”

这种“外人眼中我的家乡”的文章,绝对戳爆文人的G点,又有信箱这个联络器在,“但求”这个笔名,很快就能火遍大江南北。

先把名声炒起来,风格确定了,后续有什么事情都好安排。

毕竟就算武宣帝已经决定了要废,或者说换太子,也是需要契机的,换储君这种事情,可不是小事,更何况沈昼锦还承诺了“废”后的事情,就更要慎重了。

太子明显没有往那个方向想。

他有些奇怪的道:“为何要如此?文会中人,虽说大多是一县翘楚,可若当真厉害,已经考入京城了,留在本地的,最多是个举人……就算是天下闻名的才子,也会有风格不同,我虽不才,也读了二十余年诗书,若还需旁人帮忙,那……岂不赧颜?”

沈昼锦一听这话,就知道太子其实没交过文友。

他其实是在担心旁人会指点他该怎么写,但他并不想接受。

太子的脾气其实挺好的,但所有文人在写文章上,大多有自己的小坚持,就是那种,我就要这么写,就算我写的不好你也别哔哔,哔哔了我也不会改……

但其实,他完全不需要担心。

为什么呢?

首先这文章很好,但不管文章有多好,毕竟众品难调,文人圈子,文人相轻是常态,可轻归轻,对于别人已经写好的文章,一般来说,是不会有人跳出来“教”你怎么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