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东西房杂物间后,林四月去屋里拿了钱准备去供销社买点儿油盐酱醋。
王翠霞坏了事后,供销社就由孙秀娥暂时经营着,打算过了年以后再安排一个合适的社员去供销社上班。
林四月去供销社的时候恰好碰到了过来买东西的陈英。
乍一看,林四月差点儿没把陈英认出来。
陈英穿了一件崭新的灰色羽绒服,对,就是羽绒服,当下大部分人都叫这个玩意儿为面包服。
羽绒服三十年代末就有了,七十年代初进入我国。
七五年的时候我国内陆有了第一个羽绒服品牌,品牌的名字叫双羽,产地在上海。
这个年月的羽绒服颜色很单一,不是黑的就是灰的,而且技术和面料也不行,所以看着鼓鼓囊囊的,所以人们才给它取了个很形象的名字——面包服。
林四月再三确定陈英身上穿的的确是当下非常稀缺的羽绒服,而且不可能是她自己做的。
林四月确定他们咩县的百货大楼暂时还没有卖羽绒服的,她记得好像是八十年代咩县这边才出现了羽绒服。
陈英身上不光穿着现在比较稀罕的羽绒服,脚上也不是笨重,土气的手工大棉鞋,而是一双皮鞋。
陈英的嘴唇跟眉眼看着跟过去也不大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