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公点头,“也是这个道理,你以后如何打算啊?”

明显皇帝已经非常忌惮他了,若是有机会皇帝定然会除之。萧淮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且作为李承允,他与皇帝还有血海深仇,别说皇帝不会放了他,他也不会放了皇帝。

他道:“以后我会经常待在上京。”

唐国公听了他的话一脸深思,“那西北军怎么办?”

“柔利国已经被攻下,西北边境已经不是原来的边境。”萧淮道:“现在西北边境,由原来的西北军和庸王的军队一起驻守。”

唐国公了然地点头,萧淮之所以能那么顺利地攻下柔利都城,是因为原来柔利国的庸王打开了城门。这也就是说,很有可能萧淮已经跟庸王达成了协定。

果然,就听萧淮又讲,“我与庸王说好,在京中运作保他地位,我有用到他时,可调遣他的军队。”

当然,这个协定说起来简单,内里的弯弯绕绕多得很。这个协定能够达成的前提条件是,萧淮的西北军能够压制庸王的军队。可这也是有隐患的,如庸王的军队壮大后造反。

所以唐国公听后道:“庸王那边可稳定几年?”

萧淮:“至少十年。”

唐国公点头,“够了。”

萧淮也道:“是够了。”

十年的时间,足够他们运作,在朝堂上掌握更大的主动权,甚至扶持新帝王上位都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