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不知不觉过了一个上午,午膳齐二就留下来用了。用过午膳他还不想走,想继续跟着唐书仪学,但唐书仪说她下午不看账本,齐二只能作罢。

倒不是唐书仪故意拿乔,或者又讲什么策略,是她真的是不想看账本了。距离年底还有段时间,她不想把自己逼得太紧。下午她要打马吊。

齐二一听眼睛亮了,连忙说自己也会。唐书仪就让他留下来一起打牌。齐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上午从唐书仪这里学到不少东西,还想接着学,打牌的时候,就可劲儿给唐书仪喂牌,到最后的结果是,身上的银子输光了。

不过他心里还很高兴,回家的时候跟齐老夫人讲了,最后还说:“我觉得萧家婶婶真是太厉害了,我爹配不上她。”

齐老夫人瞪了他一眼,“怎么就配不上了?你爹就不厉害了?你当状元是那么好考的,尚书是那么好当的?”

说完齐老夫人又叹口气,“说这些都没用,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她现在是永宁侯夫人,跟你爹这辈子都不可能了。”

大乾朝有寡妇再嫁的先例,但唐书仪是永宁侯夫人,朝廷一品诰命,还有三个孩子,岂能是说改嫁就能改嫁的?

而此刻,齐良生就站在门外边,把齐老夫人的话听得一清二楚。本来他是要进去的,这时却转身走了,守在门口的小丫鬟见了都面面相觑。

而齐良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对唐书仪,年少的时候确实是有好感的,但那时候他们齐家没落,而唐国公府蒸蒸日上。唐国公说过几次他不错,他母亲也跟唐国公府提过他跟唐书仪的事情。

但当时的永宁侯夫人也在跟唐家提萧淮,且萧淮主动,经常在宴会的时候偶遇唐书仪,慢慢的两人就心意相通。而他当时满脑子都是科举,都是振兴家族,虽对唐书仪有些好感,但没想过花费精力去追求。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他对唐书仪的那点好感,早就没有了踪影,就是她的模样都模糊不清了。但是近来的两次见面,还有她做的那些事情,让她的印象又鲜活了起来。

再娶的事情,他一拖再拖,一是他对娶妻不热衷,二是他母亲提的那些人,他觉得都不合适。但刚才听到他母亲说的那些话,脑子里忽然蹦出一句话:如果是唐书仪,也不是不可以。

…………

唐书仪自然不知道齐良生忽然冒气的心思,接下来几日,齐二每天到她这里报道。唐书仪就边看账本,边跟他讲经商的道理。齐二这小子,在这方面还真有些天分,唐书仪想着要不要弄个铺子让他练练手。

就在这个时候,齐良生让人调查的事情有结果了。结果是所有迹象表明,萧玉铭三人是真的机缘巧合知道孔家不再是皇商,然后三人一拍脑门就决定去干皇商了。没有人设计陷害他们。

唐书仪知道这个结果后,放了心。

转眼到了年底盘账的日子,唐书仪觉得,这就相当于现代的年终总结大会。各个部门的主管拿着账册过来对账、做述职报告。

唐书仪是不用直接见这些掌柜、管事、庄头的,永宁侯府有专门的管事分管着田地和铺子,以及其他七零八碎的产业。唐书仪只需要在这几个管事,跟前来对账的掌柜庄头对完账后,再跟着他们对账就可以了。

今年特别一点的是,几个管事对账的时候,旁边坐着齐府的二公子。几个管事心里嘀咕这是怎么回事,但都没敢问。而唐书仪这边,萧玉珠这几日与她形影不离。

唐书仪把家里的每项收入支出,以及每个产业的情况,怎么管理都跟萧玉珠细细地讲。她觉得,女孩子可以不会绣花,不会琴棋书画,但必须会看账,会经营铺子田地。这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第122章 要是有这样一个当家主母就好了

忙忙碌碌地对账进行了七八天,唐书仪每一笔账都认认真真地看了,发现每项产业的账中,多多少少都有些小瑕疵。唐书仪没有揪着不放,但也没有当做看不到,而是当着管事的面,一一指了出来。

几个管事头上都冒了汗,他们没想到侯夫人心思这么细腻,这么一点的出入,都看出来了。但就在他们正在忐忑的时候,唐书仪道:“这次就算了,下次一定要注意。”

几个管事擦了额头上的汗,连连称是,然后拿着账本走了。

等他们走后,唐书仪跟兄妹三人讲:“水至清则无鱼,是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得允许人犯错,只要不是大错,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就没有必要揪着不放。”

兄妹三人都点头。

第二日,管事们又把修整好的账册拿过来,唐书仪仔细看后,然后夸赞了一句:“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