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祖父母的,谁都在为自家孩子打算。永宁侯夫人送菜的举动,无非就是拉近两家关系,让她家老头子多教导永宁侯世子。她也想跟永宁侯府关系亲近,多结交几个权贵,说不定以后他们家的孩子就用得上了。

方大儒从书院回来后,方老夫人就跟他说了这事儿,方大儒听后脸上的表情是一言难尽。他想不明白,唐国公的掌珠,永宁侯府的当家夫人,怎么做事情如此直白露骨?这么大剌剌的往他府上送礼。

再想到上次发生的事情,他只能再叹息一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方老夫人重重地哼了一声,“我倒是觉得永宁侯夫人是个妙人,坦荡直率。你若是不喜她送的这些东西,晚膳你不吃这些东西就是。”

方大儒:“……”

暖棚这种东西,普通富裕人家都建不起,而他一向提倡节俭,更不会让家里建那种烧钱的玩意儿。所以入了冬他几乎就没有吃过蔬菜。现在想想那绿莹莹的东西,就口舌生津。

方老夫人见他无话可说了,笑道:“所以说永宁侯夫人是个妙人,送的东西你想拒绝都难。行了,吃了人家的东西,回头好好教导人家的孩子就是。”

方大儒忽然也笑了,觉得对比起来,自己确实有些太迂腐了,他道:“想来永宁侯世子跟他母亲学了不少,做的文章都通透开阔了很多。”

这边唐书仪收到方老夫人送来的马蹄糕也很高兴,这一来一回,关系就建立起来了。等过了年出了孝,她再找机会拜访下方老夫人,关系就更密切了。

她不觉得这有什么,她也确实是在巴结方家。但是,为了给孩子找个名师,巴结一下人怎么了?在现代,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都快卷成狗了。她这才哪到哪儿啊!

她盘算着,萧玉宸光方大儒一个老师还不行,得给他再找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老师,这个人非齐良生莫属了。

齐良生曾是科考状元,妥妥的学霸加考霸,又在官场上沉浸这么多年,朝堂政治那些东西定然门儿清。有他教导,无论是对他们家大公子的科考,还是以后进官场,都绝对受益匪浅。

但是怎么让齐良生同意教导萧玉宸呢?虽然他同唐国公府关系不错,但也没有不错到帮着唐国公府教导外孙的地步。

得好好谋算一番。

第117章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若是你想做一件事,对这件事越关注,那么你就越容易找到做成这件事的机会。

这是前世唐书仪从一本书里看到的,叫做机会大师理论。

对于这个理论,她曾经是实践的验证者,结果是它是正确的。因为你对一件事关注了,就会去研究去琢磨,时间长了就会从中发现一些机会。当然,这个机会你能不能抓住,抓住了有没有资本和能力做好,就是另一说了。

自从想让齐良生指导萧玉宸,唐书仪就开始研究齐家。

齐家在前朝的时候,也是上京大族,但因为朝代的更迭开始没落,直到齐家出了个齐良生,这个家族又跻身于上京的上层。而且,看齐良生现在的发展势头,以后进内阁的可能性很大,到时候,齐家会更上一层。

扎根上京多少代的家族,自然庞大。齐家主支旁支加起来估计要几百人。不过齐良生这一脉的人并不多,上面一个老母亲,下面一个嫡亲的弟弟和几个出嫁的姐妹,然后就是他的子嗣。

齐良生亡故的夫人陈氏,出身不是很高,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他有两房妾室,各生了一个女儿。

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学霸,十八九岁就中了进士,现在在翰林院刷履历。二儿子因为从小体弱,且是在祖母身边长大,自小就被祖母宠着护着,养成了纨绔。

唐书仪反复想了齐家的情况,最后觉得突破口在齐良生的二儿子身上。

她听萧玉铭说过,齐二想经商,跟齐良生说了,齐良生说考虑,但过去好些日子了,也没有给回复。唐书仪觉得,齐良生应该在经商方面不擅长,且没有资源给到齐二,所以才没有给回复。

齐良生没有资源,她有啊!她自己就是资源。且,计划开的会所,或许可以考虑让齐家参一股,毕竟齐良生有人脉,还是个招牌。

有了想法,唐书仪就开始行动。这日,她在用膳的时候跟萧玉铭说:“有些日子没有见到齐二和严五了,在做什么呢?”

萧玉铭听了她的问话,马上警铃大作,以为她套自己的话呢,就心里紧张面上随意地说:“没做什么,就在家待着呢。”

唐书仪夹菜的手微微一顿,这答案一听就有问题。就那两个小纨绔,能安安分分地在家待着?明显有问题。但她面色没有任何改变,道:“有些日子没见他们了,怪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