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一将功成万骨枯,学生以为,若能活下去,百姓是不愿意打仗的,而谁能让他们活得好,谁便是他们的天。士大夫读圣贤书,不屑商贾小道,学生以为,能利国利民之事,无分大小。”
慕灼华一番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说得旁边的仕宦也不禁轻轻点头,深以为然。站在慕灼华身后的考生,有许多人都曾在簪花诗会之时讽刺过她,但如今听她这么一说,也觉得她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暗自为之前的态度感到羞愧。
慕灼华态度不卑不亢,却一开头便将昭明帝捧了捧,让皇帝听高兴了,往下话便也好说多了。这话里话外透露着一个意思,就是陛下圣明有为,番邦百姓都等着您去解救他们呢。
这种臣子说话的艺术昭明帝倒不少见,却见慕灼华一个小姑娘板着张清秀稚气的小脸,说起来也一套一套的,不禁有些好笑,偏偏她说得有理有据,让人生不出玩笑的心思。
“看你胸有成竹之态,这策问想来是作的无错了。只是今日殿试你犯了大错,污了试卷,虽然临危不乱还交了四句,但也难以服众。不过朕可以再给你一个机会,你把无为而治用来注解养蛮策解释给朕听,朕给你三十息的思考时间。”
慕灼华心中大喜,俯首道:“圣明无过陛下!”
用无为而治注解养蛮策,这又有什么难?但是昭明帝给了她三十息,却是存了为难她的心思,慕灼华也不好露出太得意的模样,便故作为难,皱眉思索了一番,待听到一声磬响,她舒展了眉眼,认真答道:“无为,而无不为,顺治,则天下大治。圣人治国,顺时应势……”
“……因势利导,民心所向,则事无有不成……”
“……藏利于民,泽被万姓,则民无有不忠……”
“……广开教化,人心思一,则国无有不兴……”
慕灼华注解了无为,又谈了何为治,自上而下,从里到外,把经济民生、德育教化方方面面的养蛮策说了个通透。
昭明帝一开始还带着笑,后来越听越严肃了起来,不时陷入沉思。一旁的太监运笔如飞,将慕灼华的话一字字写下,挥汗如雨,待慕灼华说完,他的手依然抖成了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