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很不错,但满座沉寂。

这个提案正是前不久沈昭荧很想推行,但却无法实现的。

众人脸上都有些尴尬,刚才点沈西辞的总监抿嘴看向沈昭荧。

沈昭荧低声开口:“贫困地区的人,有多少会花钱上补习班呢?”

同样的问题,前不久也有人问过她。

来自公司里一个从山区考出来的经理,仅仅一句话就击碎了整个会议室的群情激荡。

纵然沈昭荧并不追求收益,盈利也是必要的。

再有钱也不能自己贴钱维护市场。

只有找到盈利点才能让更多人没有顾虑地进入这个行业,才能持续发展下去。

否则要做慈善,不如给沈家的慈善基金多转点钱,让她们多组织几场对贫困地区女孩教育的帮扶。

沈西辞也愣了愣,低头思索了一会儿又道:“假如这个补习班不限制年龄呢?

除了基础的学科知识以外,我们可以按单次收费教导其他无论是电工、厨师这类生活常用的技术型,又或者是如何待人、如何在大城市打工生存这类生活上所需的信息型。

讲究实用之外,多增长灵活性,随来随学。包括老师也可以是找当地有经验的人经过培训后兼职,收入按百分比分摊。扩大了生源,也不增长什么成本?”

沈昭荧沉思了片刻。

似乎有些道理。

有成人大学、老年大学,为什么不能有补习班呢?

上学毕竟还是生活规律的人才能去做的,贫困地区未必对生活有那么强的掌控力。

学科轮换,随来随学这点却可以按照当地作息交给每个地区自行调整。

只要保证周期性和持续性,哪怕中间错过了,只要过段时间还是继续学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