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芸看向关中制药厂的那位李明清厂长,问,“带了关中省的野生药材名录和产量年鉴了吗?”
“带了,里面是个大致的数目,不一定精确,但八-九不离十。”说话的人是关中省农业部来的干事贾荟。
谢芸接过贾荟递来的册子,从头到尾翻看了一遍,又同山居内可以了解到的情况大致对应了一下,确实没太大的出入。
“关中制药厂有生产中成药的设备吗?据我所知,国内生产中成药的药厂,只有川省的蜀光制药厂和三晋省的天宝制药厂……关中制药厂,生产的注射液挺多,主要是做西药合成的类目吧。”
她诊所里就有一些关中制药厂生产的药物,多数都是药物合成的化工药,主要集中在急性肠胃病治疗方面,不过她诊所里的都是口服药,重机厂附属医院的药房里还有不少关中制药厂生产的注射液,但主要也是治疗急性肠胃病的。
虽然名字里都带着‘制药厂’三个字,可不同单位经营的业务也不大一样:
首都制药厂主要是做原料药研发的,毕竟背靠着那么多的名校;
三晋省的天宝制药厂同国内很多传承历史悠久的中医馆都有合作,主要是生产一些特色鲜明的中成药,其中又以大蜜丸为主,水丸次之;
川省的曙光制药厂生产的也是中成药,但多数是以冲剂、散剂和口服液为主;
东北八大制药厂是典型的苏式药厂,风格和曾经的老毛子一模一样,制药风格也沿袭了老毛子的特色,主要是治疗头疼脑热这种常见病的化工药;
西南制药厂是立足于苗疆医术建立的,主营业务很小,专注于跌打损伤,靠着那两张神药药方,发展势头也很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