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第 47 章 回老家

张惠可是知道,大哥大嫂前些年存钱买院子,院子没买到,手里存的钱不算少。

张建山和刘莉傍晚才下班回来,张惠叫了人,把林西介绍给他们。

听说外面那辆车是林西的,刘莉眼睛一下亮了:“大妹子,你家的车看着真不错,多少钱买的?”

多少钱?这个钱换算成人民币有些贵,林西没说具体价格,只说家里人给买的,她也不清楚。

张惠亲热地挽着大嫂的胳膊:“大嫂别看着林西年纪小,那是她长得嫩。”

“啥,林西年纪比我大?”

林西忍不住笑:“确实要比你们夫妻大几岁。”

刘莉一拍大腿:“你保养得可真好。”

陈丽芳从厨房出来:“别聊了,洗洗手准备吃饭。”

“妈我来端菜。”

今天晚上的主菜是炖火腿,配几样小炒菜,林西吃的特别香,一直夸张惠妈妈手艺好。

“我一直觉得张惠厨艺好,没想到您的厨艺更好,我可得跟您多学两招。”

陈丽芳高兴道:“喜欢就多吃点,你就当自己家一样,有什么想吃的你就说,我给你们做。”

“谢谢陈婶儿。”

云顶县就是个小地方,张惠回来的当天晚上,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主要是张惠家开回来的车太扎眼睛了,很快话就传开了。

凯叔觉得车子停在大门口不保险,找张高义问哪儿有空的地方可以把车开进去停一下。

张高义说:“那就把车开到学校去,暑假学校也没人儿,把车停进去锁上,安全得很。”

“爸爸,学校院墙又不高,翻墙就进去了。”

“你别管,我心里有数。”

车子不是停在学校操场里,张高义去副校长家拿钥匙打开学校大门,凯叔把车停到学校礼堂里面,出来的时候还把礼堂的大门锁上了。

第一天傍晚,沈燕带着她家孩子过来看热闹,笑着问:“你家的车呢?”

张惠拉她进屋坐:“不是我家的车,是我家邻居的车,我回来不方便,借来开开。”

“你那邻居的车,不是咱们国家的吧。”

“不是,现在国内私人也没有汽车,都是从外面弄进来的。”

“关系很深嘛,这要换以前,早就被人举报了。”

张惠笑道:“人家是香港人,因为国内形势好转今年才搬到北京去做生意。”

说到生意人,沈燕好奇:“听我哥说,现在南方那边热闹得很,很多工厂建起来了,大量招工人,那边工作非常好找?”

“嗯,没错,我们回来之前去上海那边待了几天,投资的老板多了起来,工厂也建起来了,现在只是开始,以后会更好。”

沈燕羡慕道:“那可真好,他们那边的人以后都能进厂工作?”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哎,我就是问问,我也不羡慕他们,我还是挺喜欢当老师的,以后在钢厂子弟小学好好干,干到退休我觉得也挺好。”

张惠回忆了一下,大概记得,八十年代末下岗潮的时候,县里几乎所有的厂子都垮了,一些有技术的工人并入到省城厂里继续上班,一般的工人就直接下岗。

钢厂子弟小学还是一直存在着,钢厂垮了之后,钢厂子弟小学就成了公立的学校,教职员工都没有变化。

张惠说几乎所有的厂子都垮了,没有垮的厂子都缩减规模变成私有的,比如周震当年盘下机械厂,不知道这辈子会不会有变化。

说起周震一家人,沈燕说:“放暑假的时候袁晓婷和周震带着女儿回来了,他们还是住在钢厂家属院里,家属院的房子本来说要收回去,后来袁晓婷她爸和钢厂那边商量,补了一部分钱,钢厂分给他们家的房子就还是他们家的。”

“这么好说话?”

“听校长说,今年钢厂效益好,这才半年就做了去年一年的活儿,下半年效益还会更好,所以钢厂的领导们又在谈建新家属院的事情。”

去年恢复高考后,气象一下不一样了,各行各业都像是迎来了春天似的,钢厂这边效益肯定就被带着向好。

沈燕笑着说:“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有奔头,这样的日子才过得有味道。”

沈燕当老师,以后不会失业,她公婆在县委上班,以后日子也有保障,沈燕他们家这样的配置,下岗潮的时候是最不会被影响的家庭。

沈燕还要回家做饭,坐下聊了会儿就要回去了。

“你在家待几天?”

“待半个月吧,还要去我师父家一趟,从我师父家回来我就要回北京了。”

“以后你春天不会再来了吧?”

“这三四年要上课,春天来不了,只能暑假的时候带着孩子来一趟。”

“听你这个意思,等到大学毕业,你还要去山上采茶?”

张惠笑了笑,就是这个意思。

沈燕翻了个白眼:“你这人的想法真是奇怪的很,别人家考上大学,欢天喜地上学,等到毕业就分配进国家单位,你倒好,还想去山上采茶。”

这不是喜欢么。

张惠把沈燕送到门口,目送她带着娃走了。

林西跟着陈丽芳去买菜,沈燕走了后他们才回来。

“运气好,买到几斤野山药,你们想清炒还是炖汤?”

“妈你看着办,怎么弄我都爱吃。”

陈丽芳说:“今年乐意上山挖野山药的人少了,只要有人进城卖野山药,一下就被人抢光了。”

“回头我们自己上山挖。”

“咱们这一片可挖不着,城外云顶山脚下,都被那些老头老太太的脚印踩满了。要挖野山药,还是要去你舅舅家那边。”

张惠一拍大腿:“咱们还要去舅舅舅妈家走一趟。”

陈丽芳想到了人参:“去吧,家里的火腿给你舅舅舅妈拿一条去。”

“好。”

林西也对乡下很好奇,第一天去洪渠大队,她也跟着去了。

家里两个孙子都不在,没有孩子需要照顾,陈丽芳和张高义也跟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