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婆婆刚才还夸我们家憨憨肉乎乎的,看着喜庆。”
沈燕哈哈大笑:“肉乎乎的这话可不兴说小闺女。”
张惠也忍不住笑。
沈燕家今天招待客人一共两桌,在场的人,只有张惠不是沈严两家的亲戚,只是沈燕的朋友。
大人吃饭,小孩儿也闲不住,不给吃的就闹。
沈燕给两个孩子一人泡了一壶奶,两个孩子放摇篮里坐着,可能是有同龄人比着,两个人喝奶喝得特别来劲儿。
涵涵有睡午觉的习惯,见时间差不多了,张惠和沈燕告别,她先带孩子回家。
“你回吧,等我休息了带大伟去你家玩。”
“好。”
孩子睡意来的快,还没到家,涵涵就趴在她肩头睡着了。
抱着孩子摸兜里的钥匙,开门真不方便。
“姑姑。”
张惠扭头:“胖胖。”
“姑姑我给你开门。”
“那你来。”
胖胖打开门,张惠进去,胖胖也跟进去。
“你吃饭没有?”
“还没有。”
“那你等会儿,姑姑把妹妹放床上给你做点吃的。”
“好。”
把孩子放床上,张惠出去看到胖胖才想起一件事:“这会儿你不是应该在学校上课吗?”
胖胖不好意思地挠脑袋:“我今天没去学校,我和大毛去山上找地瓜。”
张惠扶额:“你逃课?爷爷奶奶他们知道吗?”
“不知道,姑姑你千万别告诉爷爷奶奶和我爸妈。”
张惠轻哼一声:“现在知道怕了,我不说,你老师就不会告状?”
“不会吧。”胖胖说:“老师上课都不管我们,经常有同学在家带弟弟妹妹没去学校上课,老师也没问呐。”
“呵,你是不是忘了你爷爷是老师?”
胖胖不说话了。
“先等等,把午饭吃了再说。”
张惠下了一碗面叫他先吃,又去屋里看了下女儿,女儿睡得正香。
胖胖吃了面,张惠带着他出门:“我送你去学校。”
“好吧。”胖胖不情不愿地应了声。
这个点儿,学校的学生还在睡午觉,张惠把胖胖送到班上,老师在讲台上批改作业。
张惠小声解释了一句家里有事儿耽搁了,上午没空,这会儿才送孩子过来。
老师点了点头,叫胖胖去座位上坐好。
胖胖趴在桌子上,没一会儿也睡了。
大毛比胖胖大一岁,今年也被家长送到学校来,也是一年级,在隔壁班。
傍晚,张惠去爸妈家送东西,听到隔壁邻居家在揍孩子,一听哭声张惠就知道是大毛。
大毛逃学被发现了,大毛一边哭一边喊胖胖也逃学了,他爸不听,还说他撒谎,胖胖明明今天去学校了。
家属楼本来就不怎么隔音,毛毛家大门敞开着,嚎的周围邻居都听到了。
胖胖心里有鬼,听到毛毛的哭声,更不敢说话,乖乖地坐那儿写一二三。
张惠忍住笑,没有揭穿他。
霜降之后,秋老虎彻底走了,一进入十一月,温度陡然下降。
张惠感觉今年秋天特别短,还没穿两天单衣,身上就穿上薄棉袄了。
张惠抱怨:“给涵涵新做的小衣服,刚穿了两次,就换上小棉衣了,等到明年开春单衣又穿不了。”
江明彦觉得无所谓:“放着吧,以后给老二穿。”
张惠白了他一眼:“你就知道老二是闺女?”
“老三?”
忍不住踢了他一下:“你闭嘴,赶紧去把你的外套找出来,别着凉了。”
江明彦笑了笑,打开衣柜,把他们俩的衣服都找出来了。
天气冷了,陈丽芳操心外孙女,专门跑了一趟:“涵涵的棉衣你做好了没有?这几天也没见你去家里用缝纫机。”
“还没做,涵涵的奶奶寄了两件过来够穿了,不用再做。”
“拿来我看看。”
一件穿在孩子身上,陈丽芳摸了摸,里面只续了一层薄薄的棉花,正是这个季节穿的。另外一件是羽绒服,做得稍微有点大,到时候里面穿薄棉衣,外面套羽绒服也行。
“你婆婆真是有心了,去年过年咱们去首都,小江说要给涵涵做一件羽绒服,时间来不及,没想到今年给做了。”
陈丽芳说:“孩子只有一件衣服可不行,你总要多做一件换洗的。”
“本来打算做的,这不是降温太快,没来得及。”
陈丽芳瞪了女儿一眼:“别懒,赶紧着。”
“好。”
被亲妈催促着,等到周末休息日,把孩子交给江明彦带,张惠拿着棉花和裁剪好的布料去家属院那边。
“用的灯草绒?”
“嗯,这个穿着暖和。”
陈丽芳把缝纫机搬出来:“快做吧。”
张惠慢慢把棉花铺好,再上缝纫机,花了一上午功夫,做了一套黄色的小棉衣。
刘莉手撑着腰过来:“妹夫家里有没有缝纫机?”
“好像没有。”主要是江明彦妈妈和大嫂都不做衣服。
刘莉知道这事儿,她说:“虽然衣服可以找别人做,我觉得你去首都了还是买一台缝纫机在家放着吧,家里有孩子,做衣服做得频繁,总有用到的时候。”
“大嫂说的对,我回去和江明彦商量商量。”
和江明彦商量要买什么东西,江明彦脑子都没过就一口答应:“左维认识的人多,回头托左维找一张缝纫机票,回去就买。”
“还有什么要买的?”
“暂时还不知道,咱们要先回去看看,爸妈给准备了什么。”
江明彦回想了一下:“上个月打电话,大哥说房子请人给修整好了,屋顶检修了一遍,没有漏雨的地方。”
“跨院里,咱妈夏天的时候请人在靠墙的地基上,修了三间屋子起来。你要的果树种了苹果树、杏树、无花果树、枣树,靠房子近的地方都种上了花草,北面墙角的位置留了一块地,到时候你想种点什么小菜都行。”
“家具呢?”
“大哥说咱妈买了一套老家具放在跨院里,咱们住的主卧一整套家具都是新的,专门找木料厂那边定做的大床。”
张惠仔细问过之后:“也就是厨房那边还没收拾。”
“厨房那边只拉了几车煤在杂物间堆着,其他的都没听大哥提。”
“赶紧跟大哥说一声,不仅要煤炭,还要引火的柴,现在再不准备,咱们元旦回去雪下得老厚了,再想弄什么也麻烦。”
“我回头跟大哥说。”
江明升也只是听爸妈说过,花枝巷那边具体准备得怎么样了他还真不清楚。
接到弟弟的电话后,江明升专门去跑了一趟,回家跟他妈说:“弟妹他们元旦节回来就要开火过日子,我看厨房里还空着,妈你赶紧跑一趟把缺的东西都添上。”
潘乐晴不太乐意:“我看也没那么着急嘛,他们回来就已经一月份了,不如留惠惠在家里过年,等到明年开春再搬到花枝巷去。”
江明升哭笑不得:“妈,明彦你还不知道?他问得那么细致,就是想把家里准备好,等回来了就去花枝巷住。”
“行了,回头给他准备行了吧。”潘乐晴扭头就走。
江明升无奈,他怎么又得罪他妈了?
文艳秋提醒大孙子一句:“你和你媳妇儿整天忙着工作不愿意生孩子,你妈想留惠惠住到开春,就是想和涵涵多在一起,你还帮你弟说话,可不得给你甩脸色么。”
江明升这才想到,好家伙,又要过年了,回旋镖飞了一年,又扎他身上了。
潘乐晴心里不乐意,不过儿子都催了,第二天她和楚嫂子去了趟花枝巷,把缺的一应东西都补充好。
厨房里的柴米油盐都备着,柴火、煤炭装了杂物间半间屋子。
卧室里,扒了重建的新炕都烧过了,暖和得很。
衣柜里摆放着潘乐晴给小夫妻俩准备的过冬厚衣服,衣柜底下放着两床床单被套,被子都是今年新棉花做的,为了凑够这些棉花票,潘乐晴费了不少心思。
给涵涵用的儿童小椅子,潘乐晴专门找老木匠打的,边边角角都磨圆溜了,保准没有木刺伤着孩子。
潘乐晴去跨院转了一圈,跨院的三间屋,中间待客,右间是书房,左间是卧室。不过跨院的卧室只有床,没有炕。
等到开春后,万物复苏,院子里花草都长起来,坐在书房里朝外看,草木葱茏生机勃勃的院子肯定很好看。
“我看这边院子比咱们老宅那边院子宽敞,布置得也好,您要实在想孙女,有空的时候可以过来住几天嘛。”楚嫂子见潘乐晴叹气,连忙劝一句。
潘乐晴嘴角微翘:“算了,我算看出来了,小两口想自己过,我们当长辈的还是少过来掺和。”
“您想得开。”
得知花枝巷那边都准备好了,陈丽芳督促女儿早点收拾行李,用得上的都带走。
“你不是说洪明他们十几个人都要回去么,到时候请他们帮把手,多收拾几个箱子他们都能带走。”
“需要带走的也就是衣服,家里的棉被留着我们回来的时候盖,花枝巷那边江明彦他妈准备了新的。”
张惠说:“妈,我和江明彦走了,这边屋子就空着,干脆你们搬到院子里住吧,大嫂大着肚子上下楼也不方便。”
“哪有大嫂在小姑子家生孩子的,不行,听说会影响主人家财运。”
张惠怎么说她妈都不同意,最后只说:“生孩子前在你家住一住,等到生了,还是回家坐月子。”
“这样也行。”
算算日子,大嫂生孩子也就是这一两个月了,不知道他们走之前能不能看到小侄子或者小侄女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