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第 29 章 外婆的小心肝儿

江长安把鱼倒出来,张惠看到了,好大一条:“我还没见过这么大的乌鱼。”

江长安笑道:“也是运气好,跟着你爸钓鱼这么久,我也是第一次钓到。”

“明天我做饭,咱们把乌鱼吃了吧,做乌鱼煲?”味道太重的食物她吃不了,乌鱼煲味道做淡一点她可以吃点。

“你看着做吧。”

大铁锅烧鱼,锅里的鱼和汤汁儿咕噜着香气飘散,陈阳和陈立坐不住了,兄弟俩一人拿一个盆装鱼。

今天人多,分两桌吃饭,炒的菜也要装两盘。红烧鱼、青椒烧茄子、凉拌皮蛋、腊肉炒蒜苗、干菜烧豆腐、海带蛋花汤,满满一大桌。

为了照顾张惠不能吃重口味,做红烧鱼调味之前,专门给张惠盛了一碗清淡口味的红烧鱼。

江明彦端菜路过的时候,张惠一巴掌拍他屁股上,给他一个赞扬的大拇指。

江明彦目光深沉,张惠没看到,笑着说今天的菜做得不错,厉害呀!

张惠出月子后,陈丽芳就没宠着闺女,带孩子还是要她亲手来,家里其他人最多帮帮忙。

生了这么个香香乖乖的小宝贝,张惠挺愿意带的,出乎两个当妈的意料,没想到张惠带的挺好,有模有样的。

潘乐晴看着孙女漂亮的小脸蛋:“真是舍不得走啊。”

回去的日子已经定下了,就在明天。

他们明天出发,到首都那天,刚好是休息日,到时候方便通知家里人到火车站接。

陈丽芳笑道:“也没几个月了,等过年的时候小江和惠惠带着孩子去首都,你又能看到了。”

潘乐晴拉着亲家的手:“你和惠惠她爸过年都有时间门,到时候和惠惠一起去首都吧,孩子都生了,你们总要去看看女婿家在哪儿吧。”

陈丽芳轻笑:“瞧你说的,寄那么多次东西,你家地址我还能不知道?”

“没亲眼见过,那哪儿能一样。”

潘乐晴诚心邀请,陈丽芳有些心动:“到时候看看情况再说。”

文艳秋帮腔:“也别看情况了,你家儿子儿媳都在上班,你也就是担心胖胖没人照顾,到时候你们把胖胖一起带上,也带孩子去首都走走。”

陈丽芳犹豫了一下,笑着应下:“到时候要给你们添麻烦了。”

“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不说这些。”

文艳秋叹道:“孩子长得快,几天换个模样,不知道过年的时候长成什么样了。”

摸摸小姑娘的下巴,小姑娘乐得咧嘴笑。

张惠啧啧:“无齿小儿!”

“别弄她,你不是要炒腊鱼么,一会儿就给炒了吧,我找了几个大的玻璃瓶子,都洗干净了,一会儿你上锅蒸一蒸,再消消毒。”

“知道了。”

把孩子交给妈抱着,张惠去厨房,腊鱼已经在冷水里泡了二十分钟了。

腊鱼洗干净晾干水分,用刀宰成小段备用,铁锅烧到冒烟,下菜籽油,一定要重油,慢火把鱼炸透炸熟。

腊鱼起锅,下干辣椒段、花椒、豆豉、无香料、豆瓣酱、辣椒酱、姜蒜片等等,炒出香味后再下入腊鱼慢炒。

炒好的腊鱼咸香麻辣,用来下酒或者当零食吃都特别好。

鱼吃完了,剩下的香辣料可以用来炒菜,或者做凉拌菜,拌面吃都行。

六斤腊鱼至少下了两斤的料,才能炒出这么好的味道。

上锅高温消毒过的大玻璃瓶放凉,腊鱼也放凉了,一大盆香辣腊鱼装了五大瓶,还剩下一些,张惠拿了个盘子装好,晚上吃。

盆里剩下的料也不能浪费了,做了几斤凉面,再加两碗热水烫过的脆嫩豆芽,一把葱花一把香菜,将就着红油底料拌了凉面,那真是既好看又好吃。

凉面重口味,配的黄瓜汤就很清淡,吃完凉面再来一碗黄瓜汤,简直再好不过了。

张惠这个还在喂奶的人,默默看着他们吃香喝辣,吃一口碗里的鱼汤面,再吃一口。

叹气~真是没盐没味!

文艳秋和江长安都感叹,要说吃,还是南方人更会吃。

气候好,植物多种多样,一年四季都不缺各种蔬菜瓜果吃,调味也丰富,可以变着法儿地吃。

家里要是有个厨艺好的,那简直太有口福了。

再享口福,再舍不得走,还是要走!

第二天江明彦请假了,吃了早饭,亲自送爷爷奶奶和他妈去车站。

张惠也抱着孩子去车站送人,送到车站,江明彦提着箱子:“爸妈,惠惠,你们先回家去,我中午就回来。”

张惠准备的各种吃的太多了,还有陈丽芳准备的礼物,回去带的东西比来的时候带的东西还多,三个人根本带不走,江明彦要把人送上火车再回来。

“嗯,路上小心。”

“爷爷奶奶,妈,再见。”

“叔,婶儿,亲家再见。”

潘乐晴笑着摆摆手:“再见,咱们说好了,过年和明彦惠惠一起来首都。”

“好。”

目送车子走远了,张高义迫不及待地伸出手:“涵涵给我抱抱。”

张惠把孩子放她爸手里,笑道:“爸这段时间门可郁闷了是不是,家里那么多人都想抱涵涵,我爸愣是没轮上几回。”

张高义也是无奈:“小江爷爷奶奶稀罕得很,他们又待不了多久,我总不好和他们抢。”

“爸别怕,我不和你抢,以后你想怎么抱就怎么抱。”

“也抱不了几天。”

“怎么抱不了几天?”

“你忘了,马上就是摘秋茶的时间门了,你要学制茶,还不赶紧着去找你朱叔叔?”

张惠一拍额头,最近一直在家里转悠,把这事儿都给忘了。

“今年暑假你生孩子,家里又有客人,我也没去蒙顶山,过两天收拾好,我送你去山上,赶着开学我再回来。”

夫妻俩已经商量好了,惠惠去学制茶,总不能一天到晚只关心着孩子,陈丽芳肯定要跟过去帮忙照顾涵涵。

“你妈跟过去帮你照顾涵涵,家里大人都要上班没一个有空闲,到时候把胖胖也带山上去。”

“好。”

张高义郑重嘱咐女儿:“你朱叔叔对茶叶很看重,你要学,就用心跟人家学,千万别三心二意。”

“爸你放心吧,本来我自己就想学,肯定不会随便糊弄了事。”

“还有,朱家的情况你也知道,要是你朱叔叔不愿意教你朱家的独门本事你也别生气,人家有人家的难处。”

张惠无奈:“爸,你真当我是小孩儿呢?”

“不过是提醒你一句,做好心理准备。”

“嗯。”

陈丽芳说:“要真论起来,咱们家和朱明山来往这么多年,我还没去过朱家,不知道他们那边山上怎么样。”

“他们那边山上凉快,七八月最热的时候早晚都要穿长袖,你们记得带两件厚点的衣服。”

一家人边说边聊,路过肉铺,看到桌子上还有排骨,张惠想吃。

“同志,这三根排骨我要了。”

他们慢了一步,排骨被于雪买走了。

于雪背上背着一个孩子,看大小,估计是袁晓婷的孩子。孩子哦哦地叫着,小手乱挥,把于雪梳的整整齐齐的头发扯乱了。

“小宝别乱动。”于雪侧头凶了孩子一句。

“于雪以前最讲究穿着了,没想到现在当了外婆,也不顾形象了。”陈丽芳不由得唏嘘。

“走吧,别看了。”

于雪现在这副样子,肯定不愿意叫熟人看到。

“文化局的工作这么闲?大早上的她不上班?”

“想啥呢,文化局一天到晚能干个啥,都是些混日子的。”

陈丽芳语气里说不出的羡慕,她以前也想进文化局来着,每天去单位走一趟,也没啥事儿干,打毛衣闲聊,随便混一混时间门就过去了。

可惜,家里没人脉,走正规渠道又进不去,只能去钢厂上班了。

陈丽芳看女儿一眼:“当初我叫你考文化局你不听,你要在文化局上班,带着孩子去单位也没人管。”

“妈,事情都过了,咱们别说这些。”

“过什么过,等你和小江去首都了,问问你公婆有没有门路,有门路的话你去首都文化局上班,不比你去学校当老师好?”

“后年的事情了,不着急,到时候再说吧。”

“你别一天天不上心,有个不耽误事的工作,有份工资领多好。”

唠唠叨叨到菜市场,张惠指着卖菜的:“妈,快别说了,有野山药。”

陈丽芳几步上前,问好价格,给全包了。

“妈,都要?三十多斤呢。”

“吃不完就切片晒干。”不管怎么着,陈丽芳全部都要。

别看他们住在云顶山下,野山药也不是每天都有,能不能买到还要看运气。

“等涵涵能吃糊糊了,到时候煮野山药糊糊给孩子吃,这个有营养。”现在陈丽芳三句话不离她的小心肝儿。

张惠这个前任小心肝儿现在也不受欢迎了。

捏捏她妈的新宠。

“你干啥?!”

两个人都瞪她,张惠悻悻地撒手:“看她脸挺嫩的。”

“嫩就能掐?你这个当妈的一点都不像话。”

张惠:“我只是轻轻地,轻轻地捏了一下下。”

“你走开,不想跟你说话,提山药去。”

张惠:……好吧。

再次证明,她确实是失宠了。

江明彦中午回来,刚好赶上午饭,今天中午吃木耳炒野山药,虽然清淡,但是特别合张惠的胃口。

“下午上班不?”

“不上班,请了一天假,下午在家歇着。”

“那今天下午小丫头给你带。”

江明彦挑眉:“你要干啥?”

张惠嘴角上翘:“当然是出门浪去。”

自从怀孕之后,她就没有单独出过门,好久没享受到自由的生活了。

吃了午饭,岳父岳母回钢厂家属院那边了。

江明彦眼睁睁地看着,岳父岳母一走,媳妇儿把怀里要睡不睡的宝贝疙瘩塞他手里,欢快地回屋换了行动方便的裤子,穿着雨靴,背上小背篼跑了。

江明彦抱着女儿站在门口,只来得及喊了声:“老婆,你可要早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