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

她对杨辰星说“好的,我知道了。”

放学后,苏叶去了一趟陆家。

还没走到陆思远家,苏叶便看到几个工人堵住了巷子,激烈愤慨地拍着陆家的门。

“陆厂长!我们怎么办?你出来给我们一个交代!”

“别拍了,人家哪里管我们的死活?厂子要倒闭喽……”

一个老工人劝道“都散了吧,陆厂长这几天不在市里,来这边为难人家的媳妇孩子,你们还是人吗?”

苏叶见了这个场而吃了一惊,转头马上去了杨雪家,找杨妈打探情况。

杨妈见了苏叶来家访,询问的是陆思远家里的事。

她放下了手上的活,愁眉不展地拍着大腿说“苏老师啊,不光是陆家,咱们食油厂也出大事了!我家老杨说陆厂长用厂子里的东西跟政府抵押,借了十八万买了榨油机,谁知道――谁知那批机器刚落地就哑火了!”

杨妈描述着这批国外的机器当初被陆厂长说得有多么好,出油有多么高,能节约好多油料,每个月多榨出多少油,厂子的效益将会提高多少。

先前因为效益不好被迫下岗的工人们,又回到了油厂工作。可是架不住机器一开动,哐哐地就冒烟了。

“这事不怪陆厂长,他也是好心,他想让厂子效益变好,重新把那批下岗的工人聘回来,谁知道倒霉买了一批坏的榨油机。厂长承诺不会拿厂里的东西偿还给政府,这几天他去京城老家卖房子凑钱了。”

苏叶听了心里琢磨,虽然她不了解榨油业的情况,但在她的认识中花生出油率达到40~50完全是可行的。

陆厂长的想法没错,油厂用的还是老一套的土法榨油,机器也是民国时候传下来的老掉牙。在这个饥荒年代,国家大力倡导节约粮食。陆厂长更换好的机器就是节约粮食,提高机器效率就是多榨油。

他去国外工厂考察的行为也是积极进取,这种眼光和能力已经是这一个行业的杰出佼佼者。只是……坏就坏在怎么去买了一批用不了的机器?

苏叶想想在这几十年间华国工业发展很落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的工厂一直用欧美淘汰掉的机械,淘汰下来的机器质量好还能用十几年。但那种把坏了的机器卖给发展中的国家的行为,就很令人恼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