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耳状若疯癫,又笑又哭,踉踉跄跄的在这人间撒泼打滚,但始终不曾伤过一人一物。
历史前进着,氏族发展成为王朝,王朝也在迭代,六耳听着众生的心声,也听着万物的心声。
有的众生万物没有发现心中的灵山,浑浑噩噩的渡过自己的一生。
有的众生万物发觉了心中的灵山,写下了一篇篇一本本传世经典,诸子百家,开创了一条条思想上的先河,那是一个文化多么昌明的时代啊?
六耳收敛了疯癫,只留下放浪形骸,在诸子百家之内,学习着,因为他好像也没什么要做的。
天地之间没有仙神,没有邪魔,有的只是思想境界,也并不能外显。
这是一个没有超凡的时代,但却也是文化鼎盛的时代。
可对于文明而言,利于统治的得留,不利于统治的,要毁。
焚书坑儒,儒家大衰,为了迎合帝王,儒家只能一改再改。
可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他百家也纷纷寥落凋零,可好在,他们的经典被吸收,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可是曾经的儒术却又和后世的儒术不同,从前儒生要学习君子六艺,从前的儒生不光能讲理,也能痛殴不讲道理的人,但后来的儒生呢?一个个的像个废物,除了一张嘴,就没别的用了,少数文武双全,大多都是废物书生。
但纵然是废物,六耳也不会伤及分毫,因为无论好人恶人,都是他们的一部分。
六耳不愿那些发觉了灵山之人写下的经典丧失,便建立了琅嬛书阁,琅嬛书阁与灵山并存,少数人能进入一窥,但大多数人只会在思想上有些萌芽时,被琅嬛书阁分享那些灵感。
或许那些经典失去了原本,但其中的经义总会在不经意间被人捕捉到,而后发觉心中那座灵山。
时代不断变更,一如潮起潮落,没有永世的王朝,但永远有王朝,西方兴起了哲学,心理学,种种学科并起,一如当时的百家争鸣。
可人心鬼蜮也同当年无二,或许这便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开启灵山的缘由吧。
心猿意马,心猿牵着意马,不守住心猿,又怎能牵住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