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从这天起瑞云开始接客,求见的客人必须有见面礼。
礼厚的,瑞云就陪他下盘棋,酬谢一幅画,礼少的只留喝杯茶就打发走了。
也正是因为此举,这瑞云的名字便远近闻名,从此,登门求见的富商及贵家子弟,天天不断。
如今已是瑞云从事这个行当的第三个年头了,就好像什么东西都有保质期一样,这行当吃的也就是一口青春饭,可瑞云能够有此风流名声,也可见其手段不错。
还在靖夜司的时候,和世荖便听一些女性同僚们说过一本叫做《西厢梦谈》的小皇叔,抱着艺术品鉴的想法,他便读了一番,这一读之下,便触发了话本之遇。
当时话本之遇就给出了一个故事梗概,也即是这瑞云将会再十七岁时经历一些考验,最终收获不离不弃的真爱。
也正是因为话本之遇,和世荖才当知晓在俞杭还有一位名伎。
只是一直没有拜访的机会,这不,机会不就来了么?
和世荖皮相也不差,穿着一身白衫加一副折扇,倒也有几分文人雅士的风格,正所谓人靠衣装,还没进门便被热络的龟公请了进去。
不曾想,和世荖还碰到了一个不那么熟的熟人。
看不出半点局促不安的秦月楼悠然的坐在肴馆的角落,喝着茶,不时的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与特殊行业工作者们。
和世荖一看是秦月楼,折扇一收,坐在了他的对面。
“没成想,你也是同道中人啊。”和世荖没有一点生分,自来熟一般的打着招呼。
“你的这个‘道’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引申含义?”秦月楼意有所指,和世荖也能听出来秦月楼的深层含义。
“那可就算了吧,若是在盛京,说不准真是同道中人,但这里是俞杭。”自来熟的和世荖洒脱一笑。
而后秦月楼便运用起了望闻问切,顺带还窥了一把和世荖的命。
“你下身,曾有隐疾,虽说是治好了,可……还有复发的可能性。”秦月楼淡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