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一统天下之势已成,虽说赵、楚等国国力强大,还有李牧、项燕等名将,但最多只能守御,想要突破进取、一统天下,却是做不到的。”

“想要攻取天下,不能一次性和所有人为敌,所以,秦国采取的策略是从近到远,步步侵蚀。”

“韩国距离最近,也最弱小,一定会是最先被吞没的,这一点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问题是攻占韩地后,该怎么处理王室,怎么治理百姓。”

“先生是在劝我放弃么?”

“我不是劝你放弃,而是劝你留在秦国,一来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让自己一身所学荒废,二来也为经受了数百年战乱的百姓,尽早博得太平。”

韩非道:“如果我说不呢?”

吕云澄道:“那是你的选择,我不会做出干涉。”

“我要见到大王之后,再做选择。”

“可以,我可以为你安排,大王真的很欣赏你的才华,秦国最新颁布的许多政策,都来自于你以前的策论。”

“呵!我听紫女说过,这可真是一个讽刺。”

“这不是讽刺,而是现实。”

韩非的策论不为韩所用,却为秦所用,本打算削弱秦国国力的郑国渠,却增强了秦国国力。

诸多挣扎求存的做法,最终却是把杀死自己的宝剑递送到敌人手中,在韩非看来是讽刺,在吕云澄看来是现实。

一个比讽刺更加讽刺的现实。

这种事情不止发生在现在,还在此后的两千多年中一次又一次的重演。

都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千万莫要重蹈覆辙,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