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秦歌说的,银行对房地产商的信贷政策可以视作行业风向标。
秦歌道:“李超人已经在大举变卖香港和内地的资产了,其中内地涉及到了北京、上海的资产。我觉得他应该是看得比较比较超前。爸爸,他是要变现去做什么?”
傅董道:“他看好英国的能源产业:供水、供电、天然气、铁路、通讯、零售等。”
秦歌点头,“这都是稳
赚不赔的产业,在我们国家这种关乎国计民生的都是国资在掌控。我们民营企业是插不进手去的。他要把变数比较大的房地产转为这样的能源企业,确实只有投向国外市场。”
她顿了顿又道:“我做中介,市场不好了、或者真的做到房住不炒了,最坏就是关店、裁员,赔偿员工费用。因为人多,这个裁员的费用肯定不会少。但是也不会多到承受不起。对我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10年那次行业火拼。那一次过关了,接下来应该都不会再倾家荡产了。”
所以,她的中介产业虽然赚得不如上游大肆搞房地产金融化的开发商多,但是她的风险也没有太大。
她当前现在没欠钱的,而且账上的资金是越来越充沛。
托房地产兴盛的福,她这几年利润还比较稳定。
这一波消化库存,她也做好收缩的心理预期了。
徐雷那里的扩张计划,她大刀阔斧删削了不少。
目前,就在一二线开店深耕就好,暂时不用去三线城市。
真到了需要开店那天,她可以兼并各地本地的中介。
她手头是有现钱的。兼并连人带店一切接收,然后消化。这是更省事的方式。
至于外送,那肯定是要受连带影响的。最坏、最坏就是亏钱经营吧。
那样的话她就得做长远考虑了。
傅董看她想得挺远,点点头。
至于傅宸他就没细问了,之前父子俩就细聊过。
他一直没有大肆囤地,负债率也控制在40左右。这样的风险是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