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兰之所以入选,是因为他本身就距离真传奇英雄很接近,是那种传说中只要不横死,必成显赫人物的存在。
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又是向来以炮灰为第一标签的帝国防卫军,想要屡经大战(一线)而不死,真的很难。
哈兰原本也是正直青年来着,而且正的有点过。具体表现为,像狂信徒般,是帝国的死忠粉。
正是这股常人根本无法比的精神,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成就了几桩令普通人顶礼膜拜的非凡事迹。
但与此同时,也患上了tsd。
然而他是一位政委,并且还是一次次证明了自己能力和忠诚的牛掰政委,已经是准英雄,在军伍中也不乏拥趸。
在一线,他比正经指挥官还有威望。而后方能拿权压他的军中大佬,又很难真切的知晓第一线的情况,即便有些异声反馈,也被当轻轻揭过了,一说就是人无完人,瑕不掩瑜,甚至某些人是因为嫉妒羡慕恨而故意散播不利言论,属于流言蜚语……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哈兰,内心其实已经是千疮百孔。昔日的激情,都因袍泽的惨死等等负面内容而被磨掉了。
又或者说,少年热血,本就是兴奋剂一般的东东,爆发确实犀利,但并不持久。更何况激情本就难持久,没有谁能一直高潮。
这个时候,最适合哈兰的安排,其实是带着一身荣誉,解甲归田。比如说去教导队,每天接触下朝气蓬勃的新嫩菜鸟什么的。
可惜,等待哈兰的,却是肮脏的政治,丑陋的交易。大佬们需要哈兰继续辉煌,再创新高,于是一切都变了味。
也导致哈兰的三观大变。
本来曾经的死忠,就包含了许多少不更事的天真和想当然。经过一次次战场的磨砺,心目中那些丰碑形象已经黯淡了许多。
之所以还能坚持,其实是一份固执,以及一份鸵鸟心理,固执的源头在于深厚的感情,鸵鸟心理则源不肯轻易承认失败,不肯承认这么些年的出生入死,以及亲眼见证的那么多的人命投入,所捍卫的,并非圣土,而是一片污浊之地。
若是承认,等于是对自己前半生的否定,其中包含了那么多记忆深刻的瞬间,光辉的,感人至深的,结果都成了愚蠢的代名词,越伟大越光辉,就越显得蠢,这是哈兰不愿承认的原因。
然而肮脏的政治交易,无情的撕破了最后一小片心灵向的遮羞布,这为哈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埋下了坚实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