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2页

毕竟不是全息打印,内部设备除了个别大件,零碎的都是另外装的。包括桌椅板凳,床铺被褥等等。

湍流不息的机器人,形成搬运链,在效率学规划下,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完成着后续步骤,日夜不息,却仍旧需要花费不断的时间,才能真正下线。

当然,在帝国人士眼中,这种修复实在是太良心了。拎包入住不是吹的,跟过去比,海员的舱室都比军官的牛掰也不是盖的。

其实最让官兵们振奋的还是重力系统,帝国海军的很多小舰(全长2000米以下),基本没有足够的重力系统,要么坏损,要么被拆走挪用。所以小舰官兵非常的痛苦,重力病是一大困扰。

但修复的战舰,重力系统只是基础,全天候,全区域,都有重力。只这一点,就将很多人爽到了。

这也是大舰的官兵不介意换舰的一大原因。

而且修复的舰船,内部空间或多或少是经过重新设计的,照明也比较人性化,憋屈、黑暗感大大减轻,小舰中都能体会到过去只有在大舰、巨舰上才能体会到的舒适感受。

有了前后对比的人们,自然是开心的飞起。

其实最为开心的,还是运输舰的官兵。

没看错,运输舰那也是帝国海军的一部分。虽然以凯恩的标准看,他们过的日子都不是人过的。

这些几乎一辈子不下船的运输舰官兵,尤其是士兵,住的是劣质胶囊舱,吃的是能当子弹用的合成食物,睁眼就工作,直到睡眠时……他们依然化为或者的零件,都不需要什么纪律约束,提醒,而是像生物钟般,总是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该干的活儿,就那么智能的运转着。

而低于军官,运输舰等于发配流放,基本没有功勋可赚,干到死,包括横死。

凯恩为了未来的材料吞吐需要着想,有计划的强化运输力。就包括专门分出十个太空船坞,修复帝国的标准级运输舰。

在这个过程中,介于实际情况,还为运输舰上的人员安排了治疗和体检。其中,大部分海员,都更换了生化义体。

这些批量生产的,宛如克隆体,但实际上使用了太多化学催化剂、同时也加了各种料,已经跟自然人躯体区别很大,而只能称之为生化义体的东东,成本非常低廉,尤其是能源超便宜的背景下。

但对海员们而言,无异于新生。其开心程度也就不难想象了,有的甚至因为过于开心,险些疯掉,幸亏义体有情绪抑制功能。本来是用来抗恐惧、抗紧张的,结果先抗喜悦了。

运输舰的修复,可不是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