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页

而会试的考试内容也是十分的复杂。

对于参加文举的考生来讲,他们所要备考的类别,不仅包含了文学、诗词、还有内政、自我认知与时局把控等诸多类别,而尚书院与六部也会根据不同考生的偏向与天份,而最终决定该名考生的未来职务。

对于参加武举的考生来讲,他们所要备考的类别,不仅包含了拳脚功夫、刀枪棍棒、还有兵法战术和时机把控等这些用于行军打仗的知识,而如果只是单纯地拳脚利索,相信尚书院和兵部也不会选择录用此人,毕竟尚书院之所以会大力推行武举,其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为朝廷招录一名大手,因为谁都明白,朝廷需要的,乃是像蓉天宇那样的将帅之才,而不是像赵大虎那样的莽夫。

可以说,无论其最终的排名如何,这群能够参与会试的学子们,皆会迎来他们的官场生涯,最不济的,也都会被六部的人给安排到各个乡镇中去,毕竟这每年都有靠老还乡的老官,而这巨大的岗位空缺,也得有人去借着干才行啊。

至于会试中的前十名,则会被尚书院与六部联名上奏,去为这些有真正大才的学子们争取参与殿试的机会。

而殿试,则是整个国文科举的最后一考,至此,无论文举还是武举,皆不再细分彼此,双方皆只考一类。

一道是时务策,该试题由尚书院直接拟出,由皇帝临时圈定。

一道是军国策,该试题由内阁直接拟出,由皇帝临时圈定。

一道是民生策,该试题由礼部与户部联名拟出,由皇帝临时圈定。

一道是应灾策,该试题由户部与吏部联名拟出,由皇帝临时圈定。

一道是将兵策,该试题由吏部与兵部联名拟出,由皇帝临时圈定。

最后一道是法刑策,该试题由刑部与吏部联名拟出,由皇帝临时圈定。

六道联考之后,排名前三者,皆直接被皇帝上邀进殿,接受封赏。

而这最终的殿试一律不黜落,只排定名次。

状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为一甲,算是进士及第。

第二甲若干人,算是进士出身。

第三甲又若干名,算是同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