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郭杰所管辖的吏部……
先把源头掐住,然后再大刀阔斧的推行改革之法。
而陆锋之所以会这般的去看待这个问题,全是因为,自打他认事开始,他就知道,整个龙寰的人事任命,皆是由尚书院和吏部一通参管,由尚书院组织每三年一届的国文科举一试。
恶那些有意想要报效朝廷的莘莘学子们,都需要经过各级的层层把关和考核,最终才能将其每个人心中的抱负得以大展天下。
只不过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些学子们最少也得顺顺利利的通过这一系列的国文科举的考试才行。
如果没有通过考试,那么一切都是如水中月,如镜中花。
而作为这一切的源头,国文科举主要被细分为两大派别,及文举与武举两类。
顾名思义,文举乃是尚书院联手吏部来给龙寰朝廷吸纳内政型人才的一种考试,而武举则是尚书院联手兵部来给龙寰朝廷吸纳统帅型人才的一种考试。
不过无论是尚书院联手那一部,其目的都是为了给龙寰能寻找到被遗落于民间的那颗明珠,然后将其带回朝廷,以供让其能在朝堂之上大放异彩。
毕竟不管是文举,还是武举,整个过程都需要耗时很久,从最初的童试,再到院试,这就得耗费将近大半年的光景,而后再经由位于各个乡镇的尚书院分支机构来将前来参加童试的考生们进行层层筛选,最终再向各个州郡上报参与院试的考试名单。
在童试的背靠阶段,考生们并没有被明确的细分,即参与文考的考生与参与武考的考生,是被同意记名的,而被尚书院记录在册的考生,便能参与到第二轮的院试之中,而被尚书院记名的考生,其个人在坊间的名头,便被称为童生,不过绝大多数的考生,到头发都已花白了,仍是一介童生,这难免会让人为之唏嘘不已。
通过了童试,那么接下来这些童生们所要做的,便是被尚书院进行逐一细分,不过在此之前,所有参与院试的考生名单,均会被建立于各个州郡之中的尚书院将其名单上报于刑部,然后由刑部对所上报的人员名单进行筛查,但凡有作奸犯科之辈,亦或者是他国之奸细可能的,皆会被刑部的人将其名字从名单中划出,直至确保所参考的考生皆是有着清一色的清白身世之后,这才会将其修改后的名单是重新地原路递回当地,而这一系列的过程,少则三个月,多则大半年。
而在这段时间内,各州郡的尚书院便会与当地的府尹联手,是将所有的背靠考生进行甄别分类,参加文举的考生,会被送进当地的各家书院中进行进修,而那些参加武举的考生,则会直接被送进当地的城防守备军中进行历练,直至院试开始,方才会被尚书院将这些考生统一召回。
而院试并非童试那般的简单了。
所有前来参加院试的考生,整个过程会被尚书院拆分成两天去完成,第一天会安排岁试,岁试是每个童生都必须要去参与的考试,通过了岁试之后,方才有资格去参加第二天的科试。
当然了,这岁试与科试之间,也得好几周的等待时间。
通过了岁试,这些考生们才能将其童生的名号是撤了去,进而换上了秀才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