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批次的虎鲸长一百二十米,最大宽高各有三十米,满载空重接近四千吨。靠现有浮空炉能升到两千公里高度,大气层中最大时速六百公里。人员编制一百八十人,自持力三个月,搭载四架白豚多用途勤务机。
忽略那些棱角分明的外层晶格装甲,以及参差不齐甚至是嶙峋不平的护盾调节杆,虎鲸很像是最初的角鲸放大挤粗之后,将上半部分镜像到下半部分,再在前后方的上下各装一座双联标准雷神之锤,也就是二百毫米电圈炮。
全炮型虎鲸有八座炮塔十六门炮,新批次都改成四座炮塔八门炮,留出来的位置塞下了大量导弹和鱼雷,获得了可以同时在禁区和常规区域战斗的广泛适应性。
对单舰来说,这么改在哪个环境里都比更有针对性的型号弱。可对舰队来说,手头上的战舰就不必被环境划分成彼此孤立的战斗群,所有战舰都能在不同环境发挥出战斗力。舰队由此更加灵活,在不同环境里可以投放的兵力数量反而提升了。
和大角鲸一样,虎鲸舰体上下对称分布的两座舰桥分别是一号二号舰桥,仅仅只有辅助功用。通过舰体各处分布的感应器和扫描器,舰长完全可以在处于战舰中部深处最安全的三号舰桥进行指挥。不过在巡航和低烈度战斗里,舰长更喜欢在一号舰桥头顶天空,像旧时代海船那样指挥战斗,哈娜也一样。
坐在舰长席上,浸泡在船台嘈杂的声潮里,哈娜通过随身虚灵再一次审视自己的战舰,心中充盈着满足感。同时为自己解脱了分队指挥的重任,切实掌握一艘战舰而如释重负。
从大角鲸分队指挥改为虎鲸舰长,最多算平级调动,对在汉特空礁之战里有优异表现的哈娜来说似乎不太公平。
不过这也是迫于无奈,赤联海军扩充,急缺有经验的舰长,很多角鲸大角鲸分队指挥都转为虎鲸舰长。
就连第一舰队的司令官老胡克,也要亲自充任第一艘箭鲲的舰长,原本的老搭档兰德尔升任前敌指挥部总参谋长,成了老胡克的上司,总枢机更直接兼任总指挥。这场决战跨越了人神界线,需要赤联从神祇到凡人齐心协力,也只有他能胜任这个岗位。
缺人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新批次的战舰都强化了虚灵技术,旧批次的也进行了相应改造,信息化能力进一步提升。前敌指挥部可以对更多节点进行更精细的指挥,舰队编成也可以更灵活,以往的指挥层次就显得多余了。
哈娜虽然是舰长,可一旦需要,指挥部可以马上从序列清单中选择她作为某个战斗群的编队指挥,赋予她舰长之外的更多职责。这时候她就可以把战舰交给副手,自己更多专注于编队任务。
“我的副舰长之前是开长须鲸的,只在海军拟真网络里训练过三十个小时……”
想到之后必然会有的编队指挥任务,哈娜为自己的部下缺乏经验而深感不安。
巨大的机械手将多层舷窗精确的贴合到框架上,小一些的机械手沿着框架,用源火焊枪将透明舷窗,快速而灵巧的进行焊接。
最内层的取景板,中层的缓冲装甲板,外层的滤光板和晶格装甲板,一层层敷设好,最后接好护盾关联网,十来分钟后,哈娜所在的一号舰桥外装工程就完成了。
舰员们涌进舰桥,开始布线和安装各类设备。新兵们虽然没有战斗经验,这种工作还是能胜任的,在拟真网络里演练过很多次了。
赤联的战舰设计强调模块化和即插即用,除了节点炉、浮空炉、虚灵系统外,其他部件,甚至包括武器和防护系统,只要按照指示在船壳里安装到位,接线没问题,就一切ok,并不需要专业人员,正好让配属的官兵自己动手进行大部分内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