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页

之所以如此小心翼翼。主要是联盟已经有了前车之鉴。同样地错误绝不应该再犯第二遍。

从一开始,联盟高层就感到要如此大规模地进行经济开发耗费的金钱是一个天文数字,虽然在多年的统治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是要支付这样一笔开销,对于联盟来说仍然有些捉襟见肘。

同样是从夏尔山地获得经验,凡是可盈利的项目,都可以利用发行债券的手段进行融资,到期偿还投资者的本息过这样的模式,联盟只需要耗费相当有限的资金甚至根本不用耗费任何钱就能进行工程建设了。

这种空手套白狼的甜头一旦尝到过一次,高层那些渴望借此捞取政治资本的官员就不免上瘾了。于是种名目的债券一拥而上。

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调控,有些最终没能收到预期效益的债券因为市场因素行情大跌之后期加入的投资者太少,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程立即耽搁下来。

工程不能按时交付,投资者丧失信心场立即作出了反馈——债券的价值随之猛跌。那些前期投资的人不要说盈利,眼看连本金都难以收回。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因为几次投资失败而对联盟发行的债券失去了信心,对联盟后来推出来的一系列债券在购进的时候往往慎之又慎,无论联盟如何许诺,也绝不轻易认购。

负责发行债券的项目的人眼见限期临近,任务还没有完成,不免焦头烂额。

于是就去求教安泰因特,只因此前这位先生早就在内部会议上预言似的进行过警告:大量发行债券,但是不能保证投资者获益,甚至带来亏损可能带来信誉的问题,最后很可能造成联盟名下的债券无人问津的局面。

当时,债券市场形势一片大好,若非安泰因特身份特殊,恐怕就会有人直接反驳他,即便如此,除了少数几个和夏尔山地走得很近的官员,对证券行业有一定了解的人之外,几乎没有人认为他不是信口开河。

自己的观点遭到旁人的漠视完全在安泰因特的预料之中,但是他就是这样的性格,对自己看不惯的从来都是直言不讳,绝不压制在心中让自己难受。

安泰因特也算是联盟官员中的老资格了,多年的冷眼旁观让他充分了解了这些同僚,知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思想陈旧,虽然一心想要干点实事,但是眼光和能力毕竟有限,唯有等他们真正吃亏了,才会反省。

自己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论调是完全不合时宜的,他们没有立即站出来呵斥自己已经很讲情面了。

其实能够看到可能出现的危机非安泰因特本人的眼光,而是维兰瑟小姐的提醒。

不过,安泰因特还是感觉有一丝庆幸,至少维兰瑟小姐一说,他就明白了。而那些榆木脑袋,无论自己如何解释摆出一副拒不接受建议的态度,实在是可悲可叹。

正如安泰因特预言的那样,联盟后期所上的项目几乎全军覆没,陷入了巨大的危机,联盟起初还能拨专款予以支持,但是随着这个窟窿越来越大,不免力不从心,而且这仿佛是恶性循环,照这样下去,总有力竭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