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页

果然,这次老人用一些水和一包粉末造出了冰。这种冰块和以往见过的任何一块都不一样,中间有无数白色的细针,初春的阳光照到这些细针,细针上面就现出了许多五颜六色地星星。

丁克对老人手上稀奇古怪的发现震服,又带着好奇心享受了一场终生难忘的演示,以及一些闻所未闻的理论。

譬如,物体从同样的斜坡上滑下。不同的轨道上跑出不同的距离。这丁克很容易就能理解。但是老人说。如果轨道足够光滑,这个物体永远也不会停下来。当然,他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因此也不存在绝对光滑的轨道,因此不能付诸实际。

丁克想了一下,点点头,表示理论上确实如此。

老人又提出两个不同质量地物体,老者坚称它们在同样地高度落下,最后会同时着地。丁克试验了几次,确实如此,但是他认为是距离太短的缘故,差别不能用肉眼观察。

但是老人仅仅用理论就将他说服了。

试想,假设按照丁克地理论,质量大的那个物体速度更快,最先落地。那么假设将两个物体捆绑在一起,总的质量就更大了,于是落地的时间比之前单独的任何一块都更短。

但是,这存在一个逻辑问题。

两块物体捆绑在一起后,依照“质量大的速度更快”的理论,下落过程中,质量大的就会受到质量小的那个物体拉扯,减缓了下落的速度,增加了下落的时间,理论上反倒是更慢了。

这显然和前面“质量大的物体下落速度更快”的理论相悖。

老人的结论很深刻:排除空气对两个不同质量物体的影响,二者下落的速度是一样的。

最后一个,也是老人最实用的发现,就是密度。这对丁克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新鲜的名词,但是对这个量本身又很熟悉。

他很快就知道,这个新的概念将会对人类产生深刻的影响,因为又多了一种测定物质的新方法。

对于这个,老人说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发现他成了国王身边的学者,专门为国王解开难题。

一天,国王命人打造的王冠被工匠送来,尽管王冠和他之前送出的黄金等重,但是他怀疑工匠在里面加了其它金属代替黄金,借此吞掉了他给付的黄金。于是就请教他,命他设法在不损毁王冠的前提下找出方法判断王冠是否被掺入了别的金属。这下可把他难倒了。他回到家里苦思冥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办法,每天饭吃不下,觉睡不好,也不洗澡,象着了魔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