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冯之所以被选为率兵西征的将领,固然在于他自身的将才和威望足以担当起在短时间内摧毁塔思克斯主要战力的重任,也因为冯是个极为忠义之人。他只单纯地效忠于王国和国王,始终不屑介入林伯伦和萨拉司坦间的争斗。
西征成功与否,事关凯曼生死,不容有失。这重任由一个只效忠自己的人来担负,当然最合仁明王心意,而且他不属任何派系,反倒能被双方勉强接受。另一方面,选他还可以避免朝中两个派系的任何一方势力过于扩张。
事实上,仁明王骨子里就没有打算完全信任任何一个臣子。他相信只有让手下的臣子相互制衡,才不会有人爬上来抢夺自己头上的王冠。
西征决议产生的经过虽然透露出凯曼内部几分不稳定的征兆,不过从实施效果来说,却可以说完全达到了凯曼人的期望。
才刚刚缔结盟约的塔思克斯等三方势力还来不及调动好物资军队,做好协同作战的战斗准备,凯曼已经先发制人,率先将驻守国内的大部分军力投入了与塔思克斯的战争中,东线除了留下牵制南方同盟和圣爱希恩特的兵力外,主力军队也在源源不断地调往塔思克斯。
僵持了两年多的均势,终于就此打破。
塔思克斯本已艰难的处境更加恶化,面对占绝对优势的凯曼与达鲁王领联军,已耗得筋疲力尽的塔思克斯军完全没有招架之力。联军一路势如破竹,尖刀般通过达鲁王领直刺入塔思克斯内部。这还是亏得艾里不久前促成冰原中的流放犯与王朝达成了协议,塔思克斯凭空得到那一大批能力高超的犯人效力,方没有溃败得更凄惨。
凯曼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拼着让南方同盟和圣爱希恩特夺回东面的大片土地,也要趁它们被拖住的这段时间摧垮塔思克斯!
南方同盟和圣爱希恩特人虽然很快看穿凯曼的企图,奈何实力的差距和客观形势的不利就明摆在那里,虽然都全速调集军队全力向凯曼发动进攻,仍无法在短期内对凯曼构成根本性的威胁,解不了塔思克斯的围。
艾里和萝纱回到黑旗军时,面临的就是这么个情况。
※※※
只要战线还没有退回到凯曼国内,凯曼自身就不会有多大损失。之前它已经占据了原神圣联盟超过一半的土地,就算把主要兵力调去对付塔思克斯只留少部分兵力防守,凭着这大片的土地也足以和南方同盟军和圣爱希恩特军耗上大半年……而看塔思克斯败退的势头,怎么也撑不过半年时间!塔思克斯一倒,凭剩下的南方同盟和圣爱希恩特的力量,再不会是凯曼的对手。
而纵然明知道前景不妙,此刻反凯曼的国家除了拼尽全力向凯曼开战外也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艾里等人还在海上漂着的时候,南方各国接获消息,已开始行动起来调集各自的军队。南方各国虽普遍较小,不过数量众多,黑旗军就有近五万人了,再加上各国精锐,倒也凑出了近三十万兵马。黑旗军神话般的崛起经过和至今未尝败绩的辉煌战史,令南方各位国君领主无不对黑旗军的领兵治军能力心悦诚服,再加上同盟之事一开始就是由圣剑士等人主导的,因而艾里人在海外还不知情就被各国公推为联军统帅,统一指挥联军。
于是艾里一行才刚返回黑旗军,连位子都还来不及坐热就马上投入了战斗,率领联军配合着圣爱希恩特的另一路兵马攻打凯曼军。
虽然凯曼东方的主力军陆续被调往西方,兵力大大削弱,但留下据守的凯曼军多是以全然防守的姿态盘踞城池中龟缩不出,存心借城墙的防卫跟联军耗时间。对这种对手很难用计谋快速取胜,任艾里他们绞尽脑汁,也只能在刚开始时发掘到一些城池的弱点破绽,或是利用少数守城将领的冒进占几回便宜,轻松取下几座城。
不过这类奇计用过一次,下回就难有人上当了,越打到后来用计的难度就越大,联军只能依靠兵力的优势因循兵法正道,老老实实地一座座城慢慢攻打。这么一来,速度自然快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