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算是如此悲催的菲薄伙食,却也引得一众官兵们不住地吞咽着唾沫,时不时地朝着灶台的方向张望,昏黄浑浊的双眼闪闪发光……整个儿一副饿死鬼投胎的模样。
——自从南京陷落,旧帝国土崩瓦解以来,这支最后的满洲人军队,就再也不曾得到过像样的补给了。
在最初的时候,无论是南下勤王的魏王完颜楚白,还是出京“西狩”的康德皇帝完颜德昭,在临行之前都没带多少粮食,而是打算沿途就食,取用府县官仓的屯粮——反正当时的安徽还在朝廷辖下不是?
然而,随着各地相继独立或光复的文告传来,尤其是在省城安庆守军投降之后,仿佛只是在一夜之间,原本唯唯诺诺的安徽地方官员,就都纷纷挺起了腰杆。那位在凤阳兵变之中被打到丢盔弃甲,只得潜伏流窜于两淮乡野的魏王殿下暂且不提,就连还在皖南四处躲避的康德皇帝陛下,也发现自己渐渐陷入了绝境。
——哪怕他打出天子旗号,甚至亲笔书写圣旨,也几乎再也没有办法弄到一粒粮食。派去各县催讨粮秣的钦差四处吃瘪,不是被当即关入牢房喂虱子,就是在毒打一顿之后给赶出来……
那些吃着朝廷俸禄的府台老爷和县太爷,此时几乎全都剪了辫子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军政府的长官。其中几个积极性特别高的家伙,甚至还组织了一批团练偷袭御驾,企图用皇帝的首级来当自己的投名状!
第一百十八章 日落龙空山(中)
在这种进退无路的窘境之下,康德皇帝身边的这支御驾队伍,很快就开始溃散瓦解。
当他最初逃出南京的时候,身边还有三千多人跟随。但在润州驻跸时遭遇李华梅舰队的攻击,并且被打得大败而逃之后,跟着皇帝一起出城避难的随从,就只剩下了两千多人,连几个嫔妃也在乱中失踪。
再接下来,形势还在进一步地日益恶化——随着李华梅舰队在长江上的一路高歌猛进,皖南这片大金王朝最后的残山剩水,也纷纷扯下了朝廷的黄龙旗。康德皇帝的御驾一时间到处碰壁,不见半个忠臣前来救驾,反倒时不时地冒出几个乱臣贼子截击御辇,或者纯粹是山贼盗匪前来打劫。
亏得这些贼人也都是乌合之众,康德皇帝才能依靠少量皇家侍卫,勉强在一次次的袭击之中辗转周旋。同时用身边携带的金银财宝,向贪财的小贩和乡民们花高价换到一些食物,聊以艰难度日。
然而,像这种叫花子打狗,边打边走,并且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倒霉日子,也实在是没法过了。
更糟糕的是,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几个负责监管辎重的内务府太监,眼看着这位皇帝陛下怕是要完蛋了,为了届时免遭池鱼之殃,最后决定大难临头各自飞,偷偷私分了大部分随驾携带的内帑银钱珠宝,在一个夜晚各自逃散……于是,众人或是涯不得这种看不到终点的颠沛流离之苦,或是对康德皇帝的前途感到灰心丧气,纷纷开始上行下效,一个接着一个,一伙接这一伙,争先恐后地脱队开了小差。
——等到康德皇帝的“御驾”,好不容易总算跟魏王的渡江兵马会师之际,身边已经只剩下了很可怜的两三百人,并且辎重丧失大半,粮草极度匮乏,有好几天连米粥都要喝不上了。
幸好,在魏王完颜楚白的亲卫白甲兵,和康德皇帝的御驾会合之后,这些“亡国余孽”的运势,似乎一时间稍有好转。由于会师之后兵力增加,他们不仅顺利攻破了几个寨子,夺取了一批粮食和物资,还在半路上收容了一批从南昌和武昌那边逃过来的驻防八旗兵,其中颇多全家老少被杀的苦大仇深之辈。魏王便做主选拔了其中的一部分精壮汉子,编入随驾队伍,总算是勉强凑足了三千人。
但最关键的军需粮秣,由于没有地盘,一时还是无从解决,魏王完颜楚白也只好继续沿路劫掠村寨,顺便勒索乡间富户,聊以补充给养……不管怎么说,总算是能够吃上几顿饱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