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页

——答案是:几乎什么筹码都没有了!!

自从京都起兵成功以来,岛内四方风起云涌,倒幕事业看似一帆风顺、势如破竹。无数“勤王义士”赶赴京都,远近藩国诸侯尽皆上表归附,就连德川幕府的谱代家老,也纷纷和朝廷暗通款曲,图谋反正。

面对如此盛况,素来好大喜功的仁孝天皇,一时间当真是志得意满,自以为天下归心,王政复古指日可待。于是一心只想着如何大兴土木、广修宫室,以此来彰显盛世气象,却将囤积粮草军械、整军备战这类军国大事,统统丢到了脑后,认为此等俗务自有四方义士代劳,不必麻烦他这样的绝世圣君费心。

既然天皇陛下都已经这样在带头挥霍享乐,下面那一班好吃懒做的公卿贵族,自然也是有样学样,乃至于变本加厉,一个个忙着翻盖豪华府邸,广纳姬妾娈童不提。整日里就是在吟风弄月,一场接着一场地开着茶会、宴会、连歌会、游园会等等,却从不肯费神关注一下军政大事。

——按照天皇陛下的想法,这讨伐残敌,平定天下之事,自然会有四方“义士”代劳,他只要在事后夸奖几句,并且注意不要让某位“义士”的势力一家独大,威胁到朝廷本身即可。若是凡事都亲历其为,那反而是落了下乘,不是御下之道的正解。因此公卿朝臣们在揣摩圣意之后,自然也是一个劲地阿谀奉承,而不会自讨没趣,作什么“盛世危言”、“逆耳忠谏”,惹得大家都不痛快。

尤其是在十月份的时候,当佩里提督战死于奈良的尸首被送入京都邀功,并且还有若干幕府亲藩重臣们裹挟着本代白痴将军德川家鸣,来到京都向天皇陛下投降,“被自愿”表示辞官纳地,奉还版籍之后,朝廷上下的乐观思想更是达到了最顶峰。

——连凶名远播的西洋贼酋,也在“朝廷圣威”之下兵败身死,连身为天下霸主的江户幕府,都哭着喊着主动投降了,关东剩下那些不识时务的大猫小猫两三只,还不是信手拈来?

但令满朝文武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尽管朝廷在之前一心叫嚷着倒幕倒幕,但真正等到了江户幕府轰然倒塌之后,局势反而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就迅速逆转过来。

前不久浩浩荡荡出京东征的三路大军,先是征伐东山道的中路军临阵倒戈(应该说是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帮这个见鬼的朝廷打仗),然后是兵力最雄厚的南路军一夜溃散,除了和自家先锋赤报组内讧一场,还被打得灰头土脸之外,几乎毫无半点战果可言。

最后,以萨摩藩为主导的北路军,倒是在敦贺港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轻松歼灭了远道而来的陆奥国会津藩兵,杀得北陆各藩尽皆胆寒。然而,面对着另外两路军队的惨败,朝廷只得命令他们移兵南下,先拔出大阪这颗钉子,然后再预备与关东来犯之敌决战京畿,以挽救危局。

不料,萨摩军才刚刚杀到大阪城下,尚未开始攻城,就居然毫无征兆地集体遭瘟,更要命的是一切医疗手段全数无用,于是没几天就自行瓦解崩溃,死了个干净!还把大批军械粮草留给了敌人!

——如此扑街成大坑的可悲武运,怎一个“衰”字了得?!

至此,仁孝天皇才从“绝世圣君”、“王政复古”的美梦中彻底清醒过来,并且真正地慌了手脚。

自从他雄心勃勃地发动三路大军东征以来,京都的兵力基本上都被抽空了。剩下的不过是绯月宗一郎的两千奇兵队,还有另外两千依附于奇兵队的闲散浪人,原本的计划是预备改编为“京侍”,即天皇的御亲兵,这些人经过绯月宗一郎这位“当世名将”的速成调教,用来管理一下京都的治安、弹压一下民间骚乱,倒是基本上够了。但若是要用这么点兵马和上万西洋鬼畜的强兵死磕,就连天皇陛下也没这个底气。

在京都郊外,原本还有几伙懒得跑远路开赴关东的“勤王义士”在游荡劫掠,跟筛子似地搜索着越来越少的剩余目标,虽然尽是些乌合之众,但是零零碎碎加起来也有万余人。

可这些浪人野武士平日里虽然牛皮哄哄,总喜欢自吹是xx地方第一勇将,但此时听说三路大军尽数覆灭,上万西洋鬼畜大兵压境,一下子就统统现了原形——霎时间也不惫懒了,赶紧收拾细软行李,卷起天皇御赐的菊花御旗,准备趁着西洋鬼畜们还没杀进京畿,而自己也已经抢得够本,便溜之大吉去西国山地做山贼去也。甚至面对拿着圣旨召唤他们进京勤王的使者,他们还振振有词地解释说,自己不是临战脱逃,而是要转进西国山区打游击,以保住倒幕事业的革命火种……气得朝廷钦使们直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