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页

“……都到如今的这种地步了,当不当佛敌还有什么关系?难道我们不下狠手,那些该死的秃驴就会放弃造反?人家可是一心想着要建立‘地上佛国’呢!不把他们全超度了,天下怎么能够太平?”

……

看着手下们陷入这样没营养缺立场的低水平争论,首席老中三井银次不由得感到一阵头疼。

从建立之初开始,幕府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高度军事化政权,无论法官、税吏、书记等职位,都必须用具备武士身份的军人兼任,实际则是被视为奖励给军人的捞钱途径。即使是最基层的村长(地头)一级人物,往往也必须由未脱产的下级武士充任,以便于他们上马能打仗,下马会治民,而且通常还是以打仗为主,治民为辅。

这样一来,从理论上讲,在幕府的势力范围之内,就可以随时随地动员起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而且还无需花钱供养一个庞大的文职官僚阶层——都由各级武士兼任了。

但问题是这个国家已经太平无事几百年了,无论是再怎么锋利的刀子,也经不住如此漫长岁月的锈蚀。在整整十几代人没有出征作战,也几乎未曾演习训练之后,那些从事文职工作的武士,渐渐彻底转化成了真正的文官,完全荒废了兵法武艺。而另一些没有具体职位的武士,拥有土地的变成了地主或富农,没有土地的则变成了浪荡子或闲汉,说得难听一些,就是吃救济的懒汉。

虽然颇有一些爱好剑道的家伙,自发锻炼出了一身好剑术,在单打独斗的场合或许表现不错。但更上一层次的集团作战、战略战术、后勤组织等问题,就没有什么人去研究了。

于是,幕府这种全民皆兵,嗯,确切地说,是“全官皆兵”的策略,折腾到最后的结果,却是使得自己几乎没有了常备正规军,更没有了职业军官团!只剩下了许多不会打仗的武士——具体来说,就是一小撮四体不勤的文职官吏,一伙挂着武士名号的地主和一大帮利用武士头衔混吃等死的废柴懒虫……堂堂一个崇拜武士刀的军阀政权,居然把自己搞到连一支稍微像样的军队都没有了,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

自从上台执政以来,三井银次就很清晰地看到了这个致命祸患,并且试图通过编练幕府新军来加以弥补,但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素质相对良好、装备相对精良的士兵,确实是用银子砸出来了。可是再往上的各级军官,却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培训出来的,眼下不得不依旧由门第高贵的世袭武士充任。这些人普遍眼高手低,而且缺乏责任心,因此军队的素质是越往上层越糟糕,到了最顶层,干脆全是外行人了。

此刻被三井银次带在身边的几位主要将领,步兵指挥官松平忠吉,在幕府里平时担任的本职是大目付,也就是法官一职,对于行军打仗根本一无所知,纯粹是根据历史书和兵法书上记录的案例来做判断;军事参谋官竹中十兵卫,虽然自称是兵法达人、当世名军师,但实际上更近似于军事幻想小说家,在战前没有一天的实际军事经验;骑兵指挥官秘魔义龙,是一个从草原上逃过来的图坎人酋长,作战经验倒是有一些,但都是游牧民族骑兵交战的那一套,根本不适应这个崎岖狭小的岛国……

总之,幕府军的整体情况,基本就是外行指挥内行……当然,这个“内行”也是灌足了水分的。

幸好倒幕派武士同样是太平了几百年,也已经退化得不太会打仗了,最多只具备街头群殴的策划和执行能力。战斗的规模稍一扩大,往往就会导致指挥失灵……最后打成一场乱七八糟的糊涂仗。

面对这样两群不会打仗的武士,商人出身的三井银次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同样的,曾经在黑暗中神出鬼没、掀起无数腥风血雨的忍者,如今也普遍退化成了一帮街头卖艺的戏子,别说是刺杀和破坏,就连打探情报的本职工作都不太会做了。

事实上,虽然在幕府近年来的工资单中,早已没有了忍者的编制,但出于对当前纷扰时局的忧虑,三井银次还是在战前花大价钱临时雇佣了许多忍者,用以打探各地倒幕组织活动情况,仅仅是在京都一地,就安插有六十人之多,可是却全都没有察觉出一丝异样……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一声长叹,把注意力又转移回身边的军事会议现场,并且发觉幕府军的一干头目们还在那里喋喋不休,但旁边几个高鼻深目的耐色瑞尔军官,却已经是没有耐心继续干坐下去了。他们一边冷眼旁观着盟友的争论,一边开始对自己的部下发号施令,要求他们整理队列,分发弹药,布置攻击梯队……看来是不准备等待幕府方面讨论出结果,就要自己直接对皇宫进攻了。

关于他们为何会如此热心求战的缘由,根据多年以来做生意打交道的经验,三井银次也能推测出个大概——虽然这个国家的天皇早已风光不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宫殿里多少应该还有些值钱货色。即使当今天皇真的已经成了穷光蛋,那些寺院和神社里面,也多得是玉佛、金佛、奢华法器和香火钱……说不准还可以掳掠几位宫女、嫔妃和尼姑什么的换换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