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宝船的制作工艺早就被文臣们一把火烧掉,可大明的造船技术并不差。
华夏很早的时候就通过竹子的启发得到了水密隔舱的技术,而这项技术西方到现在都还没有掌握。
重新设计调整之后,大明造的船并不比西方的差。缺的只是威力强大射程远的火炮。
时间来到崇祯二年的时候,汤若望终于是回来了。
汤若望在澳门待了一年多,为大明招募了众多雇佣军以及工匠。从欧洲买来了生产机器与技术,而委托船队从南美洲带来了大量的农作物种子。
“你做的很好。”王霄接待了汤若望,对他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
风尘仆仆的汤若望行礼“这都是微臣该做的。”
“你们想要传教的事情允了。不过绝对不可枉法,教案的事情绝不许再现。”王霄并非过河拆桥的人,立下功勋自然就会给奖励。
对于汤若望来说,他个人的追求并不多,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传播天主教。
听到王霄的许诺,汤若望眼泪都快下来了。多少先辈们苦苦追求的目标,终于是在他的手里得以实现。
至于教案,已经吃过一次大亏的他们是绝对不会再犯这种错误。
等到感激涕零的汤若望离开,王霄嘱咐王承恩“这些种子都拿到各处皇庄里种植,要用最快的速度普及起来。”
比起军火来说,王霄更加看重这些农作物的种子。
虽然没有化肥也没有育种改良,可这些高产作物依旧是有着难以企及的用处。
而且土化肥厂的技术并不困难,育种也可以一代代的培育起来。
历史上康麻子吹嘘的盛世就是个笑话,不过其中却有一项是真实的,那就是甘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