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若能收拢回两千人,便能想办法将对方的兵马分散开。逼得他们中军主力只留下一千人……”
“到时最快能回援的便是驮道岭这支人马,但支援也要两个时辰,只要在这个时间内击败敌方主将,这一仗还是能赢了……”
“秦将军,五天时间,可有把握将两千包衣训练出来?我不要求令行禁止,只要能打顺风战便行。”
秦山河道:“可以。”
“蔡兄,可有把握两个时辰内冲锋破敌,斩其主帅?”
蔡悟真道:“愿拼死一战。”
“好。”王笑道:“连夜收拢人马吧……”
……
杨仁有些口瞪目呆。
在拿下宽奠堡之后,他觉得自己对兵法也算是略知一二。
但现在,他才明白打仗这种事不是读几卷《孙子兵法》就能通晓的。
相比王笑、秦山河、蔡悟真、秦玄策这些人,杨仁显然还没入战法的门。
旺汪和杨仁本打算逃脱了建奴的追捕再找一个山头收拢溃兵。秦山河的做法却完全不同,他将三十余人组织成一小队骑兵,竟是奔回战场,遇到溃兵就让旺汪将人喊回阵中。
他远远就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马蹄声,还能判断出敌人有多少人,遇到大股追兵便迅速撤走,遇到小股建奴便亳不犹豫冲上去驱散。
秦山河、蔡悟真、秦玄策几人都是猛将,在这样小股的遭遇战中,一将之勇便显示出极大的作用,清军若没有上百人的追兵,完全不敢来与他们抗衡。
旺汪叹服于他们的勇猛武艺,杨仁却能隐约看明白秦山河打仗极是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