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对曹操这一番话,也非常赞同。
刘闯才二十六七,甚至不到而立之年,他有大把的时间经营他的基业,又怎可能容忍一头会威胁到他地位的老虎存在?
“文若,帮我!”
曹操紧紧握着荀彧的手,轻声道:“留下来,留在孟彦身边。
你留下来,定有大用,更能助子文一臂之力。我知道,子文有时候过于单纯,需要有人帮衬。
文和这个人,善于自保,不会插手其中的事情。我思来想去,也只有你能够保曹氏一脉,更能够助子文接掌曹氏一支。若没有你的帮助,哪怕有孟彦力挺,子文也难免会遭遇各种麻烦。他年纪必经小,又不是长子……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恐怕他很难让大家真正的信服。”
荀彧本打算,等刘闯正式接手曹氏班底后,便告老还乡。
可是曹操这一番恳切的请求,让他无法推辞。
遥想当年,曹操初据东郡。荀彧那时候不过而立之年,自河北而来,投到了曹操的麾下……一晃,十余载过去,他二人可谓是君臣相得益彰。虽然两人有矛盾,甚至还相互产生了芥蒂。可荀彧也必须承认,若无曹操,便没有荀文若……这份情意,他怎能推却?
良久,荀彧轻轻叹了口气,“司空放心,荀彧但存一息,定会助子文稳定局势。”
有他这一句话,曹操才算是真正放心。
如今,荀彧想起了曹操的那番叮咛,也不得不承认曹操做出的决定,的确是很正确。子桓能力和德行都不差,可惜已经有了一个刘闯,便不会有他出头之日。看着刘闯搀扶曹宪下车,带着曹彰拜见众人的场景,荀彧也猜到了刘闯的想法,看样子他也是要扶立起曹彰。
如此,也只能委屈子桓了!
……
夏侯惇、夏侯渊等人面对刘闯的时候,颇有些尴尬。
他二人曾为刘闯阶下囚,本来曹操死后,他们已准备回家,可是在曹仁等人的劝说下,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只是,在面对刘闯的时候,夏侯惇也好、夏侯渊也罢,底气似乎都不是很足。
相比之下,倒是曹仁曹纯和曹洪,依旧是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