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页

晋代自商而得利,并不是中国历史中的唯一。南宋到了风雨飘摇的时代,也是靠了巨大的海外贸易,支撑起它那数量惊人的冗官冗兵,但儒生记录的历史最终抹杀了通商的益处。高翼想要做的是:就近展示通商的威力,并让它不被儒生抹杀。

“封建,彻底的封建”,高翼站在黄郭戌海边,叮咛两位寨主:“世人长曰:共患难易,共安乐难。为什么这些人一到安乐的时候就向内斗,就是因为‘不封建’。

一个人的村庄,只有一个人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都想做那第一人,谁都想保住自己的劳动所得,所以才有‘争权夺利’,‘功高震主’等等。但若人人有了财产权,这就是‘封建’。

那时,管理者想着‘经营城市’,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利;被管理者想着经营自己的家产,并且注意不让别人侵占——这叫什么,叫‘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状态’,功高震主——震了,就是侵占。人人得而诛之,不为别的,只为自己不被侵占……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李斯的建议:‘废封建,立郡县;废井田,开阡陌。’我华夏恢复到奴隶社会,而现在,在胡虏的压力下,朝廷开始颁布‘五等封建之旨’:设幕府,封城守,建坞堡,划地自守,各自经营……

但这还不够,没有财产权的‘封建’不是‘封建’,是改良奴隶制。一旦国家大一统,随时可收回你的经营成果,让国家再度回到完全奴隶制。

所以,黄郭戌之路,在于彻底封建。否则的话,即使高墙厚垒,你们也会从内部崩溃,因为朝廷——任意一个朝廷,以高官厚禄诱惑,你们当中必定有人打开寨门。

如果在你们寨中,不成为‘第一人’也有权拥有自己的财产,再争‘第一人’有何用?站在上面,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别人的东西只能看,不能随意侵占,还要保护,那么,争权夺……夺什么?”

黄郭两位寨守此时恍然大悟。

高翼与两位寨主筹划着筑寨自守,但他却不知道,朝廷已把他彻底遗忘。

在得到黄郭戌的报告后,高翼的存在被自动忽略不计——殷浩战败,还北伐什么?不用伐了,燕国已替我们伐完了。

朝廷上下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中,急忙派出使节去燕国,要求燕国如数交割‘晋土’,当然,如何限制、陷害、削弱燕国,那也是在燕国交割之后进行。

诏使不是一个人北上,他身边还带着一大票朝廷任命的北方官员,就等燕国交割完毕后,这些官员好直接赴任。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北上的时,燕王已决定迁都邺城,而燕王属官已先期抵达邺城。

此时,邺城虽然残破,但在曹操封在魏地后,邺城已历经两代“皇帝”,其宫殿之华美,岂是鲜卑土包子所见过的。所以,当诏使进入邺城时,邺城正乱哄哄一片,鲜卑人忙着屠杀屋主,相互争夺好房屋。此时,邺城城外,五万名汉族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

当鲜卑人挥舞着带血的屠刀在街上游荡时,诏使低头了,被提前任命的冀州太守也低头了,一如他们以前在鲜卑人的屠杀面前低头一样。他们漠视了屠杀行为。只希望鲜卑人在屠杀之后,把这座城市让出来,一如他们以前来中原一样。

没想到的是,他们连这点要求也没得到满足。邺城皇宫中,阳鹜代替燕王接待了诏使,不等诏使发话,他抢先说:“告诉你家国君,我寡君已然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