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页

作为《大宋时代周刊》首任主笔,他一个月的薪金颇为可观,加上他在家中原本就颇有资财,故此雇的是这辆好车,不象李仕民、赵景云他们,雇的是那种通透的大车。

他下了马车,付了车费,行入《大宋时代周刊》的“公署”。就象往常一样,甫一进院子,他便听得一片哄闹的响声,那是前来拜访的学子,在此议论点评,也有些拿着自家文章,跑来寻求变为铅字的。

流求的印刷技艺,比起大宋要先进得多,铅活字印刷机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纸张、油墨的改进。流求纸不适合用毛笔研墨书写大字,这种纸的纸浆是通过机械磨木的方式得到的,无论是漂白还是烘干上,都与大宋那种纸坊不同。而油墨更是不象墨汁般淋漓易散,在试制过程中,还添加了树脂,使之带着一种脂香。这样印刷出来的“蔡京体”字,极是漂亮好看,而且《大宋时代周刊》还改进了断句方式,使用了大量标点符号,以便于阅读。

大宋之时,无论是士大夫还是民间,对于文化上的改进还是颇为宽容的,故此虽然海獠带来了异域教派,在大宋境内却不曾受到歧视与迫害。《大宋时代周刊》本身便是一个新得不能再新的事务,里面添加一些新鲜东西,虽然也有人看不惯,却并没有激起多大的反对声。很大原因,是因为看报之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有关《周刊》内容的争论之上了。

邓若水才进门,院子里的太学生纷纷与他行礼,他抱了个团揖,笑道:“诸位,在下尚有公务,须得入内,还请借光。”

众人纷纷让开,邓若水心中隐隐有些自得,他向来被视为狂生,也以狂自诩,但隐隐之间,还是希望能因才华学问受人瞩目。象现今这般,做得举世钦佩,却还是第一次。

《大宋时代周刊》编辑公署位于太学边上买了一座三进的院子,前一进房屋是众人的办公所在,后两进则是印刷与储放之处。整个公署如今有二十余人,多是来自流求的护卫队员,他们在带会大宋工人之后,便要离开回流求去。

邓若水看了几篇文稿,门忽然被人推开,他抬起头来,见着来人不由一惊。

来的是耶律楚材,在耶律楚材身后,则是当今天子赵昀。

“官……”他刚要行礼,却被赵与莒一个眼色拦住,这才恍然,天子便服出来,定是不愿为人所知的。

陪赵与莒来的,除了耶律楚材外,还有秦大石与龙十二、霍重城。霍重城笑嘻嘻的模样,邓若水也算熟了,这些时日,没少去群英会宴饮,对这位豪爽而无市侩味的东家,他也是颇为欣赏。

“邓兄,感觉如何?”赵与莒进来后,随意拉过一张凳子便坐下来,笑着问道。

“回……呃,甚善。”邓若水又险些露了口风,他向四周看了看,他这间屋子里只有六个《周刊》员工,倒是相熟的太学生,倒不虞有何问题。他却不知,赵与莒来之前,霍重城已经派人到他这查看过,确认没有危险,这才陪着赵与莒一起前来。

“方才去送了李之政他们?”赵与莒见他有些紧张,便轻松地提起别的事情来。

“是,学生极是惋惜,也想去流求见识一番,只是现在忙着周刊,也不知何时能有空了。”

赵与莒笑道:“迟早有你的机会,你这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