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全保长起初有些惶然,只道是自家怠慢了贵客,但看余天锡神情,却不象如此。他又不好伸手阻拦,只能陪着笑脸将余天锡送出家门,到得门口,他又小心翼翼地问道:“余先生后日,果真来接小老儿家的两个外孙去行在?”

“我一言既出,自是驷马难追,全保长只管放心,后日我必定会来!”

“如此多谢余先生,好走,好走!”

送走余天锡之后,全保长一张老脸笑得都泛出了红光,他一把揽住赵与莒兄弟:“我的儿,苦日子便到头了,行在贵人看上了,那便能去临安享福,岂不胜过你在乡下做这个土财主!来人来人,家家户户都去说声,我家外孙为行在贵人看重,便要去临安享福了,我家要大摆酒宴,请他们吃上三日!”

“老太爷,摆上酒席宴请三天,可是要花费不少铜钱,咱们家哪里拿得出来?”家中一子侄嘀咕道。

“拿不出来便卖地,老子辛苦置下的地,偏不留给你这没心没肺的东西!”全保长哈哈大笑,虽是在骂人,神情都仍极是欢喜。

赵与芮皱起眉来,姑且不论那行在贵人看中之事是真是假,便是真的,这般大张旗鼓,只怕会适得其反。他如今也已经十三岁,人又聪明,便开口道:“外公,此事似乎不妥……”

“哪有什么不妥,妥当得很,妥当得很!”全保长兴致冲冲,如今谁也无法改变他的主意。他当真去了屋里,拿出一张地契来,向着赵与莒兄弟一扬:“你们先回去,将此事报与你们母亲听,让她也高兴高兴!”

赵与莒心中觉得温暖,全保长待他兄弟甚至胜过对待亲孙,这番行动绝无做作,乃是发自赤诚。他最初也想阻拦,但念头一转,却改了主意,全保长要大肆宣扬,便让他大肆宣扬,只是他要典地设宴,却不能让他如此。

“外公,钱钞之事勿须担忧,孙儿家中自有,无须外公典地……”

“你是你的我是我的,哪来那么多罗嗦!”全保长瞪了他一眼,哄他道:“去去,快些回庄子与你母亲说去!”

赵与莒无奈,唯有与赵与芮一起回到家中。因为母亲全氏在郁樟山庄之中,他们二人在家里收拾一番,又赶往郁樟山庄。全氏听得这消息,也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儿子若被贵人看中,只怕就不再是自家儿子了,喜的是呆在这庄子里做个土财主,哪有去临安有前途!

想到自家丈夫死得早,未曾见着两个儿子如今模样,她又禁不住悲从中来。

“儿还要去庙里敬一柱香,请菩萨保佑母亲身体康健。”赵与莒也有些心乱,向母亲告了声罪,便抬着香烛油钱,前往自家建的寺庙。这寺庙距离郁樟山庄不远,建庙的所有费用,尽数是郁樟山庄出的,请来的僧人原是在庆元府天童寺,见着他送来的布施,自然是眉开眼笑。他这一路上大张旗鼓,也早有人将之传了出去,一时之间,郁樟山庄赵家两个小官人重金礼佛之事便远近皆知了。

再回得庄中,打发赵与芮自家玩耍,赵与莒将杨妙真唤进书房里来。

杨妙真也得知消息,这些时日赵与莒兄弟在虹桥里,她便在山庄里陪着全氏。被唤来后神情有些怪异,赵与莒心中有事,也就不曾留意,只是让她先候着,自己来寻纸笔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