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页

宋时明月[校对版] 赤虎 2398 字 2023-03-15

神像巨大的身躯横在地上,任凭风吹雨打,秋去春来。约900年后,即公元653年,阿拉伯人侵入罗德岛,发现了躺在地上的巨像残骸,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残骸运送到叙利亚,卖给了一位商人。据说那个商人用了880头骆驼才把残骸运完,以后巨像就不知去向。又有人说,巨像倒塌不久后就被人盗走,但贼船在海上遇风暴沉没,铜像埋在深深的海底。铜像究竟去了哪里?恐怕是无从知晓的了。

罗德岛的太阳神巨像已不复存在,但有关这个神奇雕像的传说和猜测却经久不衰。最先挑起这个话题的是位于意大利的“世界第一大学”。他们声称:罗德岛巨像高达33米,按力学原理,巨像两脚间间隔最多只有10米宽,而这样的跨度,稍具规模的船只进出都有困难;若是这种姿势,巨像的整体格局就会失去平衡。

对罗德岛巨像的讨论,意味着文艺复兴时代的正式开始,而随着对罗德岛巨像的物理学研究,稍后不久催生了哥白尼。世界历史学家认为,从这一年开始,地球进入了“物理时代”。

《海事新闻报》在这篇报道之后,加了一个编者案,询问大家:“为什么说‘按力学原理,巨像两脚间间隔最多只有10米宽’,这一结果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他们是依据什么道理做出这一计算的。力学原理,说的是什么原则?”

第二百五十章 赵老虎的便宜不好战占

留下这一悬念后,《海事新闻报》笔锋一转,谈起了最近那场西方大战。这场战争超过十个国家卷入其中,动用了数十万军队。报纸用一个“乌有先生”的口吻,讲述了讲述了十字军由君士坦丁堡附近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占塞尔柱人国都尼凯亚,导致西塞尔柱人灭国,并攻占埃德萨和安条克,建立起埃德萨伯国和安条克公国。

随后,乌有先生又接着介绍了塞尔柱人的历史,读者看到这恍然大悟:“原来这伙叫做‘塞尔柱’的蛮夷是被唐朝人赶出西域的,却原来是我们手下败将。”

乌有先生绘声绘色的描述了埃德萨伯(爵)国建立的经过,当年,来自诺曼底的布伦伯爵鲍德温一世参加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东征开始不久,这个鲍德温就第一次体现了自己的“风格”,擅自离开大部队,独自率领自己的部队向埃德萨城(两河流域的古城,亦为基督教圣城之一)进发。其时埃德萨城被塞尔柱人围攻已历两月,而俺们的鲍德温大爷就像山东及时雨宋公明一样,施施然登场了。

援军到来,塞尔柱人撤围。当时的埃德萨军事长官叫做提奥洛斯,对鲍大爷的及时来援简直感激涕零,景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这个时候,耶路撒冷王国的创始人第二次展现了他的风格,1098年3月,鲍德温与提奥洛斯结为同盟,并认其为养子和继承人。同年3月,鲍德温大爷偷袭他干儿子的营地并劫持其全家,要求干儿子用埃德萨城的控制权来换全家的性命。可怜的干儿子舍不得全家人被迫答应,将城交出,却马上成为鲍德温大爷施展第三次风格的实践品,一家老小,包括提奥洛斯自己惨遭灭门。

就这样,1098年,鲍德温建立埃德萨伯国,称鲍德温一世。

这篇海外轶闻充分满足了大宋百姓的八卦心理,它像一扇推开的窗户,一下子让宋人知道了原来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很血腥,很瑰丽……

海外轶闻版块接下来用几个整版的篇幅讲述了几名宋商在海外发家致富的事情,讲述了非洲基里麦尤斯村结村而居的宋商,还讲述广南水军四处出击之后,南洋各国对大宋商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了,各国不约而同的规定:“番人杀唐人罪死,唐人杀番人则罚金,无金则鬻身赎罪。”

讲述这些海外藩国的故事,不能不配一张世界地图,这张早期的世界地图,后来实际上成了“大宋商人南海捕奴路线图”,但它让大宋百姓第一次知道,原来外面的世界竟然如此博大,大宋国的疆域在整个世界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报纸最后几个版面是官方消息,赵兴在报纸上正式发布了改良版的《市易法》,新实行的《市易法》主要有一个宗旨——贸易专款专储、士绅一体纳税令。赵兴在这里没有触动士绅们的大多数利益,他只是谈了一下广南水军保护海外宋商所做的努力,并向大家解释养一支水军花费巨大。

他还谈到,目前西夏战争拖累着朝廷要求各地协饷,广南东路分到了一千二百万贯的数额。这一数额相当于往年的正税,为了不使方兴未艾的广南经济受到重创,也为了水军能有更充足的经费保护宋商,他特地宣布:自今往后,海贸对士绅的禁令放开,允许士绅自由经营海贸。

那么,彻底放开的海贸怎么进行征税?这就要引入《新市易法》的概念,赵兴决定废除海贸的许可证制度,但要求凡经营海贸的船只,都必须在广东三大票行开立账户,这些账户主要用于海贸结算,因为海贸账目是由银行做的,所以海商们便无法在账目上做手脚。等到海贸结算结果出来后,由各大银行出据票证,海商们凭借银行出据的票证到市舶司进行交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