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苏辙的财产被苏轼搜刮去疼爱百姓,也使得苏辙没有能力在雷州置办产业,所以他只能借居寺庙。但这两夫妇对自己现在的处境毫无抱怨,一副有情饮水饱的满足。赵兴的歉意也没有引来他们的抱怨,苏辙摆摆手,继续说:“无妨无妨,最近家里也没有余粮了,全靠春十三娘的嫁妆支撑,我正想着你也该来了,这不,你来了,我还愁什么。”
赵兴看苏辙态度亲切,他也不再见外,笑着说:“当然,缺了谁的钱,能缺三丈的钱吗……雷州码头上停了五艘大船,我给三丈运来了一些粮食,此外船上还有十几头牛,不如让虎儿跟春十三娘去,到船上只管搬,两位看中什么告诉水手一声就行了。”
苏辙还没有回答,大门外春十三娘已经喊起来:“好啊好啊,我听说伯达叔(苏轼长子苏迈)成家的时候得了十万贯钱、三千亩地、六匹战马、十头牛安家,大个子,你可不得少了我的赠嫁。”
苏辙皱了皱眉头,刚要训斥几句,苏逊赶忙挡在他面前,冲赵兴连连拱手:“兴哥,冒失了,我家娘子……”
第二百二十五章 纸面上的交火
赵兴笑着摇摇头,劝解苏辙:“三丈,小孩子也是彼此争个面子,何必在意呢。再说虎儿结婚,我确实该出一份礼,恰好,算做给春十三娘的赔礼。”
春十三娘委托赵兴榜下捉婿的事情苏辙也知道,这么一说,春十三娘反而退缩了,她闪到苏逊身后玩弄着裙角。陈伊伊赶忙上前打岔,她以拜见长辈礼见过苏辙与苏夫人,而后直起身招呼春十三娘:“妹妹过来,我这就安排仆人随你去。
我那五艘大船,一艘大船上装了六十万贯新钱,一百根象牙,还有一些南海珍奇。另外的船上装的是大米与木头,铁矿石与煤炭。妹妹喜欢什么只管与内知说,让他们帮你搬,些许小物事,无妨的……要不我送你一艘船,那些船上的货物加上船本身怎么也值六十万贯,你觉得够吗?”
春十三娘眼睛一闪,还没有回答,苏辙已经挡住了:“离人,休得宠坏了孩子。”
赵兴缓缓的回答:“三丈,朝廷看来是不打算赦免元祐诸臣了,家师已经开始在惠州购置产业,我来的时候已经跟雷州守打过招呼,回头,三丈去府衙交钱,也在河边购一块地。
不过,雷州这地方穷乡僻壤,单靠地里的出产,怎么辛苦也就是个吃饱肚子。要想过的安逸,还需要有个产业。现在,看来有一艘船才是最稳妥的方式,我回头让广州市舶司出一份‘市舶出海许可状’,再送春十三娘一艘海船,大家做点海贸,如此才算安稳。”
雷州这地方确实穷困,种出的粮食卖不出什么价钱。拥有的土地再多找不到人手耕作,要想生活安逸,唯有另想出路。而苏辙家有了船,最方便的是对外沟通,所以苏辙谦让了一下,也就不跟赵兴客气了。
“我的会计书被朝廷查禁了”,苏辙转移了话题:“听说你在广州重印,增加了标点符号……来,我跟你细细讲解一下,免得你断句错误,误导了广东学子……”
原来苏辙也有“好为人师”的脾性,这似乎是苏轼的家族遗传病。贬居寂寞的苏辙好不容易有个谈话对象,一气拉上赵兴讲解了十多天,赵兴监督着雷州守,帮苏辙购置完产业,又从当地替春十三娘雇佣了有海贸经验的官家与水手,这才从陆地向广州境内走……在苏辙的坚持下,赵兴的五艘海船只卸了一点点货,给春十三娘留下三万贯本钱,一艘中型的货船,其余的货物则从海路开往香港。
路上走了几天,赵兴进入端州,李格非带着精灵古怪的李清照出迎,赵兴一见他们的面,马上问:“端王那里有什么消息?”
端州改成王爷的封地,这意味着地方事物不再由地方官员插手,赋税要全部上交端王府,官员则由端王府的官员担当。他们可以不到任,但那些职位却要全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