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虽然建国称帝,但国内还是八大部落,部落还是贵族奴隶主和奴隶这样的配置,虽然也有汉人官员,甚至耶律德光为了优待这些汉人官员还特地设了个南朝,但人数少的可怜,而且就这点人,还是这些年从中原薅的羊毛,或者是在中原犯了事逃到契丹的。
可这,远远不能满足燕北官员的配置。
想想,一个州,最少得一个刺史,刺史衙门,得一群长史、推官、学政……
一州之下,还有几个郡、府,每个郡、府有郡守、知府,还都有衙门,衙门同样有配套的班子。
一郡、府之下,还有县,同样有县令,县衙,县衙中还有配套班子。
如此算下来,一个州,光官吏,小点的州,得几百人,大的州,甚至得上千官吏。
之前交割的可是燕北,虽然和后世燕云十六州在到底是多少个州上有些出入,可就粗略的估算,也得需要上万官吏。
可契丹,别说上万官吏,它连一万识字的都没有。
甚至耶律德光把契丹所有贵族填到燕北,都填不满燕北官吏这个坑。
所以自从石敬瑭交接给耶律德光燕北后,大半年的时间,耶律德光除了把幽州,改了名叫南京,从幽州库房拉了批财宝粮食,回漠北享受,其他的屁事没干。
整个燕北各州的官员,还是中原朝廷的官员,甚至各州刺史的俸禄,都是走中原朝廷的国库。
对于这事,耶律德光没提,石敬瑭也没提,就这么含糊的过。
所以现在整个燕北的官员,过的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日子,干着契丹的活,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着到底也不知道该算谁地盘。
也好在如今算是中原和契丹的蜜月期,双方都不提这事,否则中原这边但凡一道令下,把漠北所有官员撤回,整个燕北,瞬间各官衙就可能瘫痪。
目前燕云十六州,就是这个情况。
耶律德光对这事也是心知肚明,只是知道也没啥能改变的,毕竟契丹不可能凭空变出上万官员,所以耶律德光就想了个取巧的方法,那就是任命一个可以管得了燕北的人,而这个人,听契丹管。
那谁最合适,自然是赵延寿。
毕竟赵延寿父子,之前就是幽州节度使。